1. 林投帽就是淡水帽,由兒玉源太郎賜名。在林投帽走紅前,流行的是外國進口的巴拿馬帽。
2. 屈臣氏在道光年間就創立,總行位於香港。屈臣氏專門販賣歐美大藥廠藥品,被視為台灣外來藥的始祖。
3. 對於外地顧客而言,路過台北一定會去神農氏大藥房買藥。
4. 台灣第一座溫泉旅館是一八九六年由平田源吾在北投建立的「天狗庵」,位於現今加賀屋溫泉飯店的位置。第二座是松濤園。
5. 「納涼會」是明治年間引進台灣的日式休閒活動,多舉辦在七、八月的夜晚,可與朋友一起吃喝玩樂來消暑。
6. 日治時期有句俗諺「登江山樓,吃台灣菜,藝旦陪酒」,反映出江山樓的盛名以及吸引人的飲食。這間由吳江山所創,台北大稻埕的著名酒樓,和蓬萊閣齊名,成立於一九二一年。
7. 以全餐料理來說,台灣料理的總菜數是十三道,一桌十人。上菜次序為一道菜一道湯,第七道為鹹點心,以此為中心分上下半席。最後兩道為甜湯與糕餅。台灣料理在二零至三零年代所呈現的形象,就是高級、精緻、有特定禮儀,屬於上層飲食文化,與後來「快炒、路邊攤」的形象相去甚多。
8. 二零至三零年代,台灣民眾被動員去觀看日本皇室的巡視,是當時的共同記憶。天皇外出稱為「行幸」,一等皇族稱為「行啟」,其他皇族及將軍家視察稱為「御成」。
9. 「始政紀念日」是殖民地台灣才有的紀念日,而且是台灣島上最重要的紀念日,相當受政府重視。
10. 台灣的珊瑚漁業起於一九二三年,基隆的山本秋太郎的漁船在彭佳嶼附近進行延繩漁業,意外發現有珊瑚。
11. 蓪草紙的主要用途是做成紙花,還可作為美術書畫用紙。
12. 當時票選台灣八景時,日本與朝鮮的民眾首選是角板山。
13. 大正時期的藝術家吉田初三郎以高超的技巧描繪了日本各地著名景點的全景圖,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有一幅巨大的台灣鳥瞰圖。
14. 在所有象徵南國風情的景觀行道樹中,日人印象最深的則是椰子樹。對日人而言,是台灣的招牌標記。
15. 一九三七年,台灣總督府正式公告大屯山、新高阿里山及次高太魯閣三處為國立公園。
心得
本書模仿卜正民教授所著的《維梅爾的帽子》一書,由當時的器物為入口盡量各方面地介紹及探討時人生活樣貌。非常詳細的一本書,事實上它是我稱為論文式書籍的這類,作者其實原本是寫論文,稍微整理過後當成科普書籍出版。這種書內容太瑣碎了,本書也不例外,不過適當的跳過冗述及冗資料後還是稍微可以看的。
日治時期五十年,不同政權的介入,大大改變了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管是食衣住行各方面,均極大幅度受到影響。帽子是林投樹所做的,為當時中部地區婦女的重要經濟活動,一度佔台灣第六大出口商品。書中所提的事物,當然現代來看皆已沒落了,甚至現在戴一頂淡水帽讓人感覺直接老去。不過這些事物正是我們的祖輩們,他們真正經歷過的生活,了解這個能讓我們更親近自己的根源,與這片土地。
另外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原來同樣的事物,在以前有不同的面貌。如同台灣菜,現在的理解都如小吃、熱炒、清粥小菜這類的感覺比較是廉價、迅速的料理,比不上法國料理、懷石料理等各個國家大菜。看書才知道當時台菜餐廳代表「江山樓」,以及後來的「蓬萊館」,標準台灣料理就有十三道,各道之間都有規矩,第七道為鹹點心,然後是下半場;吃之前,吃時也有一定個規矩。簡單說就如現在的法國料理一樣,是高度精緻的代表。知道我們的菜不是只是廉迅、隨便,而是也有一個傳統在,真是讓人倍感驕傲。
另外本書也多提到不少台灣地點。像是我對角板山就蠻有興趣的。是不是我個人孤陋寡聞,這在現在還算是熱門景點嗎?不過至少我從本書知道了這個曾是八景十二勝的地方,之後就有機會去了,或是去了就知道它的故事歷史,而不是去了又走而已。同樣的有機會也能參觀通草紙、淡水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