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死亡來臨時,你也將會觀照它,你會在死亡中保持觀照,觀照不會隨死亡而逝。你的身體會消失,回歸到塵土中,但你的觀照依舊繼續,它將會成為整個宇宙的一部分。
2. 痛苦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或感覺什麼,所以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矛盾衝突。
3. 覺察的第一步就是觀照你的身體,對每一個姿勢、動作有所警覺。接著開始去覺察你的思緒。
4. 假如你「在」的話,那麼憤怒不會形成,因為你毫無意識才會憤怒。當你「在」的時候,許多事情都變得不可能。
5. 改變的關鍵在於警覺,而非努力。
6. 你使用記憶,佛也使用記憶,但祂不會對記憶認同,祂把記憶當成機器在使用。
7. 若你總是在思考,你永遠無法領略觀照的真義。停下思考是觀照的開始,思考的終止就是觀照。
8. 當你抵達自己核心時,你開始享受表面上所發生的一切,所以重點不在於和表面對抗,而是深入核心當中,那是真正的主宰。
9. 要如何掙脫記憶的束縛?觀察它們、觀照它們,並記得: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但我並不是它。
心得
本書全篇在講一件事情,就是要保持觀照。我很是能夠接受這個觀點。練習保持觀照,熟練後能持中不動,就不會役於感覺或想法。這很像是把自己的感覺或想法當成他人,又超然於之而觀察之。因為我們很多的感覺或反應,其實都是對於外界刺激的反射,如何反射可能基於生物本能,或過去經驗的積累。反應完後才在後悔,然後又一再重複後悔的輪迴。
我們唯一不受各種思想干擾的時刻,只有睡覺的時候。如果能夠保持觀照,使自己思想來來去去而觀察之,久了之後一個個想法中間的空白會逐漸明顯起來。如果能保持這個空白,那就是「靜心」,是很警覺的觀察萬物,但本身保持寧靜安詳的一種狀態。人如果能做到靜心,那麼他就能領悟很多問題。我想應該是這樣子吧,因為我也從來沒有靜心的經驗,不過我相信這套說法,因為只有超然物外,才能有超然的判斷。至少能夠超然,能以一種寧靜喜悅的態度面對生命。不管這能不能領悟到問題的答案,這都是應該要努力的方向。畢竟人生到最後,求的就是一個寧靜喜悅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