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商業與溝通的新型態跨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政治疆界,為相隔兩地的人們打造出相互依存的網絡。但這種新型的相互依存並沒有帶來新的社群使命感。
2. 每一個家都可稱得上是一個自立的政治與經濟單位,代表了一個民族透過共同的歷史、語言與傳統而定義的集體認同。
3. 廣告激起人們的欲望,並且鼓吹人們去滿足欲望;教育則是鼓勵人們去反思自己的欲望,以決定是否要予以限制或提振。廣告的目標是號召消費者,公立學校的目標則是培育公民。
4. 如果將教育視作一種商品,意即一種人力資本的投資,將於未來獲得一連串的收益:這只是根據市場原則分配資源的一個實例。如果將教育視作對於非市場理念的追求:對於真理的追尋、道德和公民素養的培養,對於市場原則可能造成腐化的擔憂就是有道理的。
5. 若是僅把胚胎視作一種物品,任憑我們的欲望或設想來使用它,如此思維忽視了胚胎作為人類生命潛能的重大意義。
6. 儘管我在論述中對自由主義多所批判,並不代表多數主義就能提供解決之道。自由主義的解藥不是多數主義,而是更熱切體悟到實質道德言說在政治及憲法論辯中的重要性。
心得
本書收錄許多桑德爾教授之前的文章,以及整理他為書名副標《政治中的道德問題》。第一部份針對美國對於公共哲學的問題及討論,涉及到許多近代美國人物與案件,相當不熟,因無有經歷過的體驗,無法產生多少想法。
第二部、第三部就是核心,主要針對金錢(市場)對於其他事情的影響,以及自由主義、道德觀對一些政治、法律事件的論辯。市場的部分我比較好消化,畢竟這對全球、各層級人都是一樣的難題,即我們不知不覺中讓市場介入到許多行為上。最著名的例子又是以色列的幼稚園,自從給錢可以遲接小孩後,所有家長都遲接了,就算改回來不用錢以後,還是總是遲接了。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在各個原本跟錢無關的價值與行為上,讓市場介入了就會永遠改變它的價值,與我們看待它們的方式。所以我們必須小心你要讓市場介入到哪裡?
關於自由主義與道德的論述,主要是相對於過去存在人類社會的重要組織:社群,與道德,在現代社會正在快速消失當中,取而代之的是個人主義(常以自由主義論述包裝),這也改變了我們對許多爭議事件的看法。看得出桑德爾教授是比較傾向社群主義的。這裡的社群主義不是指多數決主義,其精神是發揮舊有社群團結、互助、奉獻的精神,以及許多公共道德,而不是自由主義的自由、個人最大。這的爭論點在於我們認定的人性何為大?是個人的人性,還是社群的人性?這也讓我之後會時常放在心裡思考,如同市場一般。科技、經濟發展到最後造成了如今日的個人社會,每個人的功能性更完整,也因此更獨立或是更孤立了。諷刺的是,自由主義使得社群消失,卻促使更大的機構:國家,權力愈大了,也更深入個人了。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不走極端的話,對我並沒有哪個是絕對正確的。我知道生物DNA中也刻有這兩種模式,同時存在著,而一個人更重哪方則是需要思考過,自己更重視個人的人性價值,還是群體人性價值。同樣的必須注意這裡的重點是價值、正義,而不是利益。
之後也必須時常想,當遇到一個情況時,我是服膺自由主義,還是社群主義?並且要避免行使哪一方主義而去傷害到另一方。這本書其實蠻硬的,建議熟稔社會學概念與用詞後再看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