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靈魂的希臘文為「psyche」,拉丁文為「spiritus」,兩個字都源於「呼吸」這個動詞。靈魂能讓肉體存活與呼吸,它在肉體之中存在了一段時間,一旦肉體死亡,它就離開了。不過它去了哪裡?一種解釋是,它回到了超脫塵俗的世界,亦即靈魂世界。
2.《奧義書》意為「坐在導師旁邊」,這部書花費了三百年書寫,於西元前三百年完成。
3.印度教是所謂的多神信仰,但我們也可以精確描述它是一神信仰,因為人們認為這些神靈是神的不同面向。不過,就連「一神」的概念也不盡然正確。在印度教信仰中,在所有轉瞬度過一生和不停變化的虛幻角色(包括人、神)背後,都有個無上實相。這個信念被稱為一元論,意思是「一物主義」,而非一神主義。
4.人類自身並非一種真實的存在,而是受困於「自視為真實」的幻覺。「得救」就是擺脫幻覺,並讓自我最終得以消失。
5.耆那教一詞來自「征服」這個動詞,指的是耆那教徒對抗自己的天性,以達到帶來「得救」的開悟。二十四位「蒂爾丹嘉拉」中最後一位通常被視為耆那教的創始者,他的名字是伐馱摩那,後來被稱為「摩訶毘羅」,意即偉大的英雄「大雄」,生於西元前五九九年。
6. 耆那教的「盲人摸象」寓言是很棒的開場白,它所傳達的訊息是:由於人類的眼界有限,無法完整獲知終極的真實,因此應該對自己的宗教主張抱持謙虛的態度。
7.耆那教分裂為兩派,天衣派堅稱修士不應穿著任何衣服;白衣派允許修士穿著白色長袍。
8.耆那教持續展現這個真理:欲望是導致人類受苦的主因,只有學會控制欲望,我們才會過得幸福與滿足。
9.人們往往賦予腦中的聲音過多權威,因此亞伯拉罕會憎恨神像,一點也不難理解。我們聽從亞伯拉罕的想法,認為神像只不過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將神像視為神聖是荒謬的。然而,關於「神」的概念,不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我們縱然不是以木頭或石頭為原料,但確實是以文字和思想為原料在腦中形成「神」的概念,這應能讓我們謹慎對待相關的主張。
10.摩西率領一群散亂的以色列人和牲畜越過鄰近地中海沿岸、被稱為「蘆葦海」的危險海口,當時正逢退潮。
11.西元前一千年左右,大衛登基成為以色列國王,並選定了築有防禦工事的錫安山來打造首都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又稱「和平之城」。
12.對一個思想封閉者來說,人生僅存的奮鬥,就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種「確切必然」的專門用語就是所謂的「正統」,這個詞源自希臘語,意為準確或正確的信念。「異端」是另一個希臘文,意指反對集體路線的人。
13.帕西人(Parsees)認為遺體是不潔的,將遺體埋葬會玷污大地,加以火化則會玷污火焰。因此他們建造了「沈默之塔」,將死者屍體暴露於陽光和禿鷹之下。
14.但以理為了向人們表明末日將近,上帝會派出秘密間諜「彌賽亞」,讓他們為最終的攻擊行動做好準備。彌賽亞得到來,就是末日的跡象。
15.孔子思想與個人主義背道而馳。孔子教導,打從出生,我們就被置於關係的網絡中,如果沒有這層關係網絡,我們便無法生存。有益於群體的事物,就是有益於個人,儘管這有時意味著個人必須摒除私欲。
16.老子不像孔子告訴我們要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老子更為樂觀,他不希望我們忍受差異,而是要樂在其中。
17.泛靈論與稱作蓋亞的現代理論相去不遠,認為地球不是供我們掠奪和剝削的東西,而像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日本人打從心理感受這件事,而非宗教吩咐他們必須這麼做,這只是一份他們對於土地神靈的愛。
18.改信基督教而讓人生大轉彎的眾多皈依者中,最有名的叫作掃羅(Saul)的猶太人,他後來改名「保羅」。當我們想描述某個人生發生一百八十度改變的時刻,我們會說那是「大馬士革之路」的體驗,就是因為掃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屈服於被他迫害多年的基督教信仰。
19.所有的宗教,無論它們宣稱多麼團結一致,全都是不同群體組成的聯盟。這些群體以不同的方式奉行信仰,有時非常迥異,在掃羅時代的猶太教也是如此。宗教中最常見的分歧,就是保守派與進步派的分歧。
20.基督徒雖然是皇帝的忠實臣民,但無法將皇帝當成神一樣向他焚香膜拜。傳聞中基督教徒密謀要終結這個世界,加上他們頑固拒絕向羅馬皇帝焚香,導致幾世紀的迫害。
21.君士坦丁可謂是老謀深算的政治人物,他認為基督教可能會成為黏合整個帝國的膠水:一個完整的教會,疊合在一個完整的帝國之上。
22.穆斯林就是「臣服於真主的人」的意思。
23.對於住在西方的人來說,他們的前景不是奠基於最終消失於生命之輪的希望,而是在死後以不同的形式持續生命。
24.以色列人流亡巴比倫期間,波斯人的概念滲入了猶太教。其中一個概念是,人死之後,如果沒有贏得進入天堂享福的權利,便注定接受地域的折磨。這種版本的來世在猶太教中從未完全被接受,但在西元一世紀有了支持者,耶穌是其中一位。
25.十字軍雖然一度奪回耶路撒冷,但他們對東部教會的基督徒所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他們對穆斯林造成的損害。為了激勵男人參加十字軍,教宗提供的獎賞是寬恕他們所有的罪,稱作「大赦」(indulgence)。
26.我們可以將錫克教徒想成印度宗教裡的新教徒。
27.貴格會的貢獻不僅止於終結了奴隸制度,他們也終結了解讀《聖經》的幼稚方式。他們堅持服膺良知,從而讓大眾有可能像研讀其他書籍那樣地研讀《聖經》,而非把它當成不可批評的偶像。
28.宗教研究者將「教會」與「教派」做出區分,而教會比教派來得更加複雜。教會涵蓋了多種看法,並設法保持這些看法之間的平衡;教派則專注於宗教的某個層面,並使之成為他們主要關心的事物。
29.世界宗教議會於一八九三年首度在芝加哥召開,一世紀後,又召開了一次。最近一次於二零一五年在鹽湖城舉行。該會議的存在,說明了在我們的時代,某些宗教正在擺脫分裂和猜疑彼此的局面,轉而開創友誼和對話的新紀元。
心得
以我看的感覺,耆那教與瑣羅亞斯德教可說是佛教與猶太教的啟蒙。耆那教鼓勵教徒持懷疑態度,因為終極實相太深奧,人類的眼界有限,任何導師或先知都無法知道全貌;也因此鼓勵人們訓練自己、戰勝自己的欲望,以達成這世無苦、他世能脫離輪迴、回歸實相。耆那教是終極的生命尊重者,不吃植物,甚至連走路也怕踩死微生物,要用拂塵先掃地;在個人訓練上提倡五戒,這被佛祖借用去成為佛教的五戒、八正道。
另外作者說得蠻好的,宗教的最初都是異端,所謂異端是反對集體路線的人。現在的主要宗教出現之前,也都有本來的宗教。幾乎都是對原本宗教有疑問,又莫名獲得天啟,於是創立出新的宗教。舊的宗教若無與時俱進,那就會漸漸被新的取代。看到瑣羅亞斯德原本是波斯古宗教的祭司,因為聽到聲音?後發明新的宗教理論。他的宗教愈發蓬勃,他本人卻被古宗教的祭司殺害了,有點像耶穌。原來祆教也是這樣來的,曾經為它的沒落感到有點難過,不過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後,現在覺得也沒什麼了。
另外對於猶太教有更多的了解了。出埃及可以說是摩西自己的主意,事實上摩西有無具猶太血統也不一定,就這麼輕易的背棄了養育他的埃及文化。而且他渡過的是蘆葦海而不是紅海,這是古代的一個筆誤,因為比較壯闊就故意錯到現代。當時他帶族人及全部的牲畜偷偷離開埃及,以去曠野拜神的名義,當然會使埃及人不滿,可能其中有些牲畜還是埃及的財產呢。還有與之同行的猶太族人,當時實際也不一定是猶太教的虔誠信徒,可能更多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所以摩西才要在西乃山拿一塊石碑下來約束族人,肯定是這些犯罪在當時很氾濫的。所以一些史實給它放回脈絡看,真的可以更了解因果與情境。
最令我訝異的是摩西、大衛倫時代,猶太教根本就沒有彌賽亞的觀念,也沒有末日的觀念。這個概念最早是由但以理提出的,目的是為了要對抗在亞述的宗教及給猶太人一個努力奮鬥的信念。這從此改變了猶太教義。但是但以理離摩西大概500年了,他所提的可信嗎?既然末日及彌賽亞是這麼重要的神喻,怎麼幾百上千年都沒有提出來過?原因是猶太王國行神之國的行為,沒有罪惡,仍然被滅了,必須要新的解釋他們所遭的苦。所以讀者知道後,認為這是神喻還是人喻?彌賽亞降臨意味末日到來,難怪猶太人都不認為耶穌是。
非常精彩的講述了贖罪券的前因後果。古代一開始只有上天堂的概念,然後從巴比倫吸收了下地獄的概念。但是這兩者又太極端了,又不給人機會可以改善登天,所以阿奎那發明了中間的「煉獄」概念。煉獄中的人經過努力可以升天堂,開始給人有做了壞事,但做某些努力可以上天堂的概念。再過來是教宗號召十字軍,獎賞是可以免除一切罪,這就有在世就能做一些事免除過去及未來全部的罪的概念。再過來就變成為了要賺錢蓋教堂?或中飽,販賣贖罪券就能贖一切罪。我們看到原始的概念在人為扭曲解釋,以及利益或政治上的因素,一步步沈淪。馬丁路德發現了神的普世之愛的概念,既然人可以自己自由獲得神的愛,那為何不能自己自由的獲得現世的愛(自由)?引發了新教徒出現及農民起義,但是原來馬丁路德自己並不支持農民起義,看來他的愛的理解也是部分而已呀。
後面講基督教從新教徒出現之後的發展。畢竟作者是基督諸教的人士,對基督各教派教有認識。不然佛教也有許多教派,但全書的佛教僅前面一點點而已。因為天主教的腐敗使得新教徒的出現,提出人可以直接接觸神而不需中間的權威人士。這就給予所有人都有聖經的解釋權,同樣的人人都可提出異象,變成一個先知。所以非天主教的基督教派不斷分裂、出現,書中提到某次聯合會議邀請到三百多的基督教派,可見一斑。作者介紹了較大的教派,如山達基等。山達基斂財廣為世人知悉,它自己也有辯駁其他宗教還不是有斂財,好像大家都有做壞事,所以自己做壞事沒關係一樣。另外是斂財時機點在想要獲得更高的救贖,這根本就是一種低層次的商業設計,與其他宗教的樂捐搏名是全然不同的。這也是我相當不以為然的地方。
最後講到暴力與普世。宗教幾乎是人類暴力的主要來源,因為人類容易打著宗教的名字做壞事。而且當你行使暴力的基礎是某個絕對宇宙權威時,那將會使人全然的沒有慈悲心,也停止對話了,只剩裁判,而且總是「有罪」。在世俗精神愈發發展的現在,宗教式微是持續發生的事實。不過我希望宗教精神仍可長存。在過去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時,宗教有人生解釋、道德良善維持、解釋宇宙、政治等功能。現在雖然在一些解釋上已經被科學推翻了,但是良善維持是古老人類文化中正向珍貴的一面,就此不該全部放棄的。本書精彩好看,收穫頗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