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大腦、演化、人 葛詹尼加 Michael S. Gazzaniga


1. 皮質的內部連結非常密切。百分之七十五的腦部連結都位在皮質層,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通往腦的其他部位與神經系統,包含輸入與輸出的連結。

2.當人猿用四肢行走時,肺部必須完全充滿氣才能讓胸腔變得格外堅硬,以吸收奔跑時前肢自地面受到的衝擊。然而兩足行走打破了呼吸模式許行走間的關係,使得動物彈性調節呼吸,最後發展出說話能力。

3.心智推理是能夠觀察行為,並且推論出造成行為的非外顯心智狀態的能力。心智推理功能在小孩四到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自動發展完成。

4.我們的本質是社會性的。我們的大腦之所以存在,主要就是為了處理社交問題,而不是去看、感覺,或是想出物理定律。

5.目前觀察到的黑猩猩團體規模是五十五,而鄧巴從人類的新皮質大小計算出的社會團體規模是一百五十。

6.真正的笑容會牽動到兩條特殊肌肉:將嘴角往上拉的顴大肌,和造成魚尾紋的眼輪匝肌,這條肌肉也會把眉毛側邊往下拉。眼輪匝肌不是隨意肌,所以假笑的時候眉毛的側邊不會往下,不過顴大肌會把臉頰往上擠,形成眼角的笑紋。

7.泛自閉症障礙的兒童缺乏鏡像神經系統活動的情況,是「鏡像神經系統失能可能是自閉症社交缺陷現象的核心所在」這種理論的有力佐證。

8.顳頂聯合區的錯誤會造成自我經驗與思考的崩解,導致重疊影像、自我定位、觀點、「我」意識等靈魂出竅經驗者所看到的幻覺。

9.細胞外有帶正電的鈉離子,與帶負電的氯離子達成平衡。細胞裡則有很多帶負電的蛋白質,由帶正電的鉀離子達成平衡。膜裡外有七十毫伏特的差異。

10.動作電位的頻率是由刺激的強度而決定。

11.動作電位其實有一一零毫伏特的改變。鈉離子進入後,鉀離子出去,膜內蛋白質和鈉結合,然後把它帶出細胞。

12.視網膜植入的進展一直比較慢。目前有兩個無解的問題:需要多少電極才能讓植入的視網膜提供有用的影像?它要產生多好的視力才算有用?目前植入物使用了六十四個電極,沒人知道到底需要多少電極才能提供足夠的視力。




心得
    本書最首先的重點,在於提出人腦確實已經特化了。這個意思是,不少學者認為人腦與近親黑猩猩等的腦差別在皮質與全身的相對大小,重點在於數量,人類的腦細胞相對數量多很多。不過本書作者的研究以及引用資料認為,固然數量有差,但重點不在數量,而是腦細胞的功能也不同了,人腦細胞的連結更多,管理不同機能的分組也不同了。我認為此推論應是正確的,人屬至少兩百萬年前就與黑猩猩屬分開了,這麼久遠的時間腦細胞的功能發生改變是合理的。
    腦細胞負責的功能不同,接下來腦細胞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作者舉證,其實我們的大腦大部分發展原因是因為社群擴大的關係。或許一開始有一個突變,使某個祖先能形成較大的團體。大團體對上小團體具有生存優勢,於是天擇、人擇下腦往膨大、群體往更多發展。以新皮質比例推估,人類的結交朋友約有一百五十名。這也是許多社會學家認同的人數。變聰明到可以想出相對論並不是腦袋變聰明的目的,但是演化造成的結果本來就與原本長出來的目標不一定會一樣。
    接下來有討論內生能力,如人的道德觀、心智推理等,這些確實也是人類獨有的。不過這是以人類的立場來說。如果說道德觀是指跨種族文化,不經學習,天生就有的好惡事情,那麼一些動物也有牠們天生的好惡事情,只是與人類的不同。另外情緒方面,人類的情緒複雜,遠超過動物。以狗為例,人類認為家犬有類似人類的情緒,其實是人類投射自己的經驗過去的。
    本書與《切開左右腦》相比篇幅與內容多多了,需要時間閱讀,不過感覺本書作者太口語化了,反而有點冗雜感。仍算一本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