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生命之鑰 保羅.納斯爵士 Sir Paul Nurse


1. 1839年,植物學家馬蒂亞斯・雅各步・施萊登(Matthias schleiden)和動物學家泰奧多爾・許旺(Theodore Schwann)寫道:「我們已經看到所有生物基本上都是由相似的部分組成,這個部分就是細胞。」細胞就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單位。

2.DNA雙螺旋結構解釋了DNA必須將訊息編碼,讓細胞和整個有機體本身得以成長、維繫和繁殖。接著必須能夠精確可靠地自我複製,讓每個新細胞和新有機體都可以繼承一套完整的遺傳指令。

3.在細胞中,相同的胺基酸鏈永遠都會想要形成相同的特定形狀。那表示每種蛋白質都具有獨特的外型和獨特的化學特性。

4.新陳代謝反應有許多必須彼此獨立,不能互相干擾,也必須滿足所有特定的化學需求,而解決這項難題的關鍵就是「分室化」。

5.CDK這樣的蛋白激酶可以同時讓許多不同的蛋白快速磷酸化,所以這些酶通常被用來作為細胞中的開關,那就是細胞週期間發生的事。

6.人體內的基因只有約四千或五分之一組的基因組是被打開並被體內所有不同類型細胞使用,以支撐生存所需的基本運作,其餘的基因只執行某些類型細胞需要的特定功能,或只在特定時刻被需要。

7.成熟的蘋果細胞會產生一種叫作乙烯的氣體,這種氣體既可以加速蘋果的成熟,也可以增加乙烯的產量,造成正向迴路。

8.根據目前的證據指出,跨世代的表觀遺傳只有少數例子,而且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身上似乎非常罕見。

9.通常奧坎的剃刀原理(Occam's razor)不適合用來解釋生物學,因為原理著重於尋找最簡單和適當的解釋來說明一種現象。




心得
    本書作者為諾貝爾獎生理及醫學獎得主,不過書內容卻極為基礎。本書闡釋了地球生命的最基本現象:細胞、基因、天擇、化學作用、訊息。這幾個是相當的重點:撇除病毒不說,因為病毒也不算公認的生命,生命皆由細胞所構成,並且唯有細胞能產生細胞,所以目前為止對於細胞的起源到底如何,仍然無定論。這方面連恩的書頗有說服力,本書的論點其實也算是贊同連恩,就是海底煙囪說。一個困難點是已知細胞至少要有膜、RNA、蛋白質這三種充要條件,但是RNA與蛋白質又是相互的關係,有循環問題的困境。我是認為RNA先,機率出現RNA是能產生製造複製RNA的蛋白質,事情就開始了。膜則是一開始的小石洞環境恰好提供的。現存最古老的細胞,藍綠菌,或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我想必定有大程度復刻生命剛發生時的環境。
    全書相當簡單,可謂非常入門的書,而且每頁的字數很少,其實內容不多。關乎科學的本文不論,作者其實有很多篇幅講解人與環境、人與科技、人與未來的關係,追本溯源,所有的生物都算是手足,而自然地球是大家的母親。科學不只是冷冰冰的實驗而已,而是告訴我們要愛護生命,因為現存的智人或他種物種,大家都是有關的,一起在現在,共存在地球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這種科學的結果會導致人文關懷的產生,而實際上我也能感受到作者文字下的溫柔意念。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