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時代的洪流襲向臺灣島上生活的每一個人,面對這場洪流,人們會做出或被迫做出什麼選擇,似乎就是由各自的社會資本與地位參酌後得出的結論。
2.極度黑暗之中,還有這些微光在閃爍。這些微光在指引我們的,不是重蹈悲傷裂痕,而是鼓起勇氣直視過去,繼而知道珍惜現在與未來。
3.清代臺灣社會,「風水」不僅是一項趨吉避凶的術數法則,也是一套世人判斷吉凶禍福的價值觀念,更是一種民間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4.臺灣因地理氣候,相當適合種植茶樹。自清朝開港通商以來,茶葉貿易逐漸成為北臺灣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十九世紀晚期,大稻埕因為國際通商口岸的設立與茶葉出口貿易的興盛,城市經濟發展,洋行土商在此匯聚。
5.今日聞名世界的臺灣烏龍茶,在外銷初期也只被視為名不見經傳的香味茶。茶這項臺灣「土產」晉升為「名產」的過程,不單仰賴著婦女從揀茶到侍茶的職業角色擴展,還有日本時代官方舉辦各式「博覽會」的契機,善用行銷的策略、廣告的手段、產品的區隔等商業要素,缺一不可。
6.戰後初期臺灣利用美援,紡織業成為重點扶植產業,因而成為八零年代前外銷出口的主要產業之一,其中毛衣更是外銷出口的熱賣商品。然至九零年代紡織業因產業轉型外移而沒落。
7.一八五六年起,郇和開始因公務考察多次訪台,一八六〇年起,郇和擔任英國政府在台代表,長期在台活動,直到一八六六年調往廈門。
心得
本書是看台史博館出書,看得見的臺灣史系列的第二本書,看著看著其實還蠻有意思的。想要完整的了解一地的歷史,課本類的史書是必要的,也是我想著手的地方。但是這不是歷史的全貌。除了某年發生了某件大事之外,支撐起歷史的是廣大的背景小人物、日常的事物等,但是由於這些不具代表性,所以正常史書上是不會記載的。好比我熟讀英國史,知道理查、愛德華、喬治等等事情,但我不知道英國長什麼樣子,英國人長什麼樣子,他們過什麼生活。同樣的臺灣史也看了幾本書,但是我不知道我們的前人過的是什麼生活,僅由少少幾張照片跟少少的文字描述而已。
看前一本地圖篇時,還覺得這本書有點無聊,但是這次人間篇這本分門別類,列出親近大眾的生活之物、或是歷史轉折的重點之物,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如紡織機一篇,就是一件庶民家庭手工的工具罷了,藉由真實人物的故事,我們了解到這個時空的背後,剛好是戰後到解嚴前這段日子臺灣出口的重點商品,藉由被認為是多餘人力的家庭婦女所縫製的。一台紡織機,見證了一項產業、兩個加工出口區的興衰,著實比僅認識這是一件舊式紡織機來得有意義許多,也知道了臺灣曾走過這麼一個時期,讓我覺得踏實許多。在這麼多紡織女工中,說不定其中曾有一位就是我的祖母、或我的姑婆,或是我的鄰居。比單純看展深刻了許多。
認識先民的種種,除了讓自己可以尋根、與自己的祖先、母地產生連結,也可以了解在不同的困苦環境中,我們曾有什麼態度、方法去面對。如書中所述,就算極度黑暗之中,還有這些微光在閃爍。這些微光在指引我們的,不是重蹈悲傷裂痕,而是鼓起勇氣直視過去,繼而知道珍惜現在與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