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高科技產業,一種新的、可能更重要的補貼出現了,那就是從「研發實驗室」到「工廠」的補貼。中國政府在這個早期階段就提供了許多補貼,但現行WTO規則無法有效規管這些補貼。簡言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管制的補貼針對「已經存在」的商品,但高科技產業的補貼卻是針對「還不存在」的商品,希望靠補貼促成其商品之出現。
2.在這種列寧主義專制國家,根據其憲法,共產黨/國家是幾乎所有事情的最終決定者。固此,是政治體制決定了市場機制,而不是反過來的因果關係。
3.二十七年間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的三大結構性變化,是:具報酬遞增特徵的知識經濟崛起、國有企業或準國有企業比例相當高的經濟體崛起,以及數位革命。
4.高科技產業往往具有報酬遞增的特性,領先者大有可能保持或甚至擴大其優勢。今天的強者有較高機會在未來變得更強,努力取得領先地位因此更有價值。
5.「五十%的所有權或投票權」是界定國有企業的常用門檻,但它不是一個普遍的標準。「有效影響」的觀念。
6.電子商務還包括實際訂購和交付之前的階段。如:潛在賣家與買家之撮合,在相互競爭的網站上搜尋和比較商品、察看商品規格、瀏覽公開的評論和評價,研究相關政府法規。此外,完成交易還涉及電子支付、追蹤已出貨商品、處理客訴。
7.傳統的貨物貿易上,諸如進口稅、配額,以及對貿易的監理或技術限制等貿易障礙,多數是在海關邊境實施的,這是現行WTO規則的重點。網路空間貿易障礙則可能發生在線上交易的任何階段或所有階段。
8.隱私權的蓋年可追溯至一八九零年,由於當時柯達相機面世,促進了小報的發展,隱私權的重要性浮現。自此之後,每當有新技術威脅到隱私保護時,隱私權的概念就會擴充並發展得更加細緻。
9.美國參議院在2020年5月20日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所有不符合規定的公司從美國的證券交易所除牌,而不符合規定是指負責公司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連續三年未能接受「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檢查。
10.頭二十年,中國致力建立一種西式的公司治理制度,以配合經濟自由化發展。一般公眾投資人可以對公司問責。這是正面的發展。但是在最近的十年,改革開始朝向相反方向發展,中共黨進一步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11.目前全球最大的五家公司有三家是中國企業(中石化集團、國家電網、中國石油)。
12.乾淨網路計畫致力促成民主國家合作,以確保三件事:一、在個人層面,隱私受充分尊重;二、在企業層面,智慧財產權和技術知識受充分保護;三、在國家層面,國家安全受充分保護。
心得
本書算是論文類書籍,即原書本意志不在科普,而是想藉由舉證、邏輯、分析等論文方法來闡述某些個中心結論。這類難免會比較枯燥,不耐的讀者或許跳過篇幅,直接到結論。
由於現代經濟型態劇變,舊有的WTO貿易規範已經不敷現在網路、知識經濟的使用了。在不對等的限制,以及不對等的補助下,中國的電商、網路、知識經濟逐漸在全球佔有領先地位及優勢,這正是近三十年前WTO條款的漏洞。但WTO的設計是新規範需要全體會員國通過,所以逐漸變成僵化組織。利用漏洞、忽視一些堅持來達成領先,在書中舉例就像南北戰爭時,南方的農場主忽視人權,同意蓄奴,其結果就是棉花產量勝過北方。在這種不對等的對抗下,比較有信念的那方注定落後然後失敗;然後最後競賽被迫變成大家都使用一樣下流的方法。在全球規模來說,這樣的結局就是全球規模的不重視人權、隱私權,或是全球都變成共產國家。這樣競爭才會變得平等。
因為中國共產黨不可能統治全球,所以必定變成各個共產國家,大家都沒有自由、隱私權、都只能靠裙帶。只是這樣的結果是大家所希望的嗎?是中共所希望看到的嗎?其實看過安薩里的書,現在對民族國家也有不太一樣的看法了。人生而為人,他是一個個體,然後屬於基因有連續性的同個血親家族,再上去應該就算同人種了,其他應該都算是人為的分類團體。既然是人為,那就是某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劃分出來的,這樣就不是絕對永久的效力,所以任何鼓吹國家神聖、國家至上的言論都需要再三思考,究竟國家存在的源由、以及現存的作用為何,審慎思考後再決定自己的行為。在普世三價值中,我認可自由是生物普世價值,但平等與博愛就是人選價值了。不過如果有了這兩項,那人生將會變得很美好,所以我也是認可的。
諸多離題,現在由於不公平的戰爭,導致未來的優勢都倒向中國那邊。而且由於知識經濟的特性是趨向大者恆大,最後僅餘少數企業(=國家)存活而已,所以支持西方政體,或討厭共產的學者站出來高聲疾呼,希望能扭轉這種情勢。確實WTO現況老舊、顢頇,原本公平參與的民主國家被中國狠狠超越,這種不公平的比賽是眾人所不樂見的。作者們也點出了,要反制唯有團結,畢竟民主國家們有所為有所不為,必定是有些別於共產國家的信念與價值觀。那麼要團結,就必須以此價值觀出發,強化眾國的價值觀與合作。不然如果因為利益,一些價值觀可以退讓,那還不如早早變成共產國家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