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多數族群會因為種種原因接受少數族群的語言。在臺灣原住民南遷時,東南亞很多地方已經有在地人群,他們接受了外來的語言和技術,又向外傳布。因此,我們無法因此說原住民就是東南亞人的祖先,也不要輕易說誰是誰的祖先,也不要輕易相信我們是誰的子孫。
2. 臺灣最早的文化層是「長濱文化」,發現最早的居民是「左鎮人」。長濱文化沒發現人骨化石,所以沒有所謂的長濱人。左鎮人一個樣本三千年,沒發現相關的文化層。
3.一個語言要能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才算「健在」。
4.原住民傳說中有不少因「貪心」而導致惡果的故事;小孩時常聽老人家講,無形中養成不貪心的心性。
5.豐田玉俗稱臺灣玉,產於花蓮壽豐豐田村的荖腦溪上游。考古發現,豐田玉所製造的玉器,從三千五百年前,就已流布到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並且持續到一千年前。也就是說,這漫長的歲月中,臺灣玉在東南亞有個貿易網路。
6.台澎一體,是鄭成功佔領臺灣以後才開始形成的。在此之前,臺灣是臺灣,澎湖是澎湖;澎湖屬於明國,臺灣則不是明國的領土。
7.確實登陸臺灣而留下記載的中文文獻,最早是陳第《東番記》(1603)。「東番」的範圍,大約從八掌溪口到高屏溪口之間的海岸地帶。
8.清廷有「渡臺三禁」。「禁無照渡臺」,「禁攜眷令」,還有「禁潮、惠民渡臺」。潮州、惠州屬於廣東省,理由是這兩個地方是「海盜淵藪」。
9.清治臺灣,大規模的民變依序為:朱一貴、林爽文、張丙、戴萬生事件。
10.福建省來臺灣的以漳州、泉州兩府為主,但也有來自汀州等地的。來自廣東省的,以潮州、惠州兩府為主。
11.開港給臺灣帶來新的貿易商機,糖、茶、樟腦成為主要的出口商品,利潤極高。糖產地在南部,茶在中、北部,樟樹主要在嘉義以北的山區。由於從淡水輸出較方便,臺灣的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淡水成為最主要的出入口,大稻埕是茶葉的加工與集散地。
12.牡丹社事件改變了東亞局勢,而受到最致命衝擊的,可以說是琉球。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國放棄琉球的宗主權,日本即開始著手所謂的「琉球處分」。1879年,改琉球藩為「沖繩縣」,完成處分。一個有四百五十年歷史的王國,就這樣滅亡。
13.強權一旦入主新地方,最緊要的是進行「馴化」工程。有些殖民統治,就僅止於這一層,有些則會進行各種建設,日本兩種都做。
14.「皇民化」有特定的內涵,指1937至1945年殖民當局在殖民地推行的日本化運動。如果真的有所「化」,也只是這段時期的現象。這個錯誤可能來自於「同化」和皇民化的混淆。
15.1936年秋,臺灣總督小林躋造提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三大施政方針,開啟了皇民化運動。它的大歷史背景是:1931年日本開始對中國進行局部性侵佔,引發「滿州事變」,殖民當局加緊殖民地的統治。
16.臺灣殖民當局於1942年至1943年間,募集原住民組成「高砂義勇隊」,派遣至南洋共七回,約四千人。
17. 1945年5月31日,台北遭美軍大空襲,受害慘重,市民當日死亡人數超過三千名。8月15日,天皇透過收音機宣布戰爭結束。
18. 開羅會議後發佈新聞公報,中文正式翻譯做「會議公報」,但後來卻改稱「開羅宣言」。該公報主張日本投降後,臺灣及澎湖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但公報不具條約效力,日後引起很多爭論。
19.中華民國代理盟軍「接收」了臺灣,其實是代理盟軍進行軍事佔領。在國際法上,軍事佔領不等同主權轉移。
20.白色恐怖從1949延續到1987年,長達三十八年,目前具體可查到的是,直接受害者有一萬六千一百三十二人(含有刑度、簽結或不起訴的案件)。
21. 在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也就是中華民國其實是被趕出去的。
22.即使解嚴了,並不代表就自由了,白色恐怖的三大法條還在,國會也還是「萬年國會」。1987到1992年,是臺灣變化最劇烈的年代,街頭抗爭非常激烈,動輒數萬人。
心得
書名及前序寫本書是寫給臺灣的年輕世代,是作者的用心,但其實台大周教授謙虛了,本書內容豐富不繁瑣,解釋中立得當,適合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看。周教授最難得的是懷有本土心在本書處處能感受到她對國土、國人、國史的關懷。追本溯源或許是每個人自有的衝動,我們每個人,在某個年紀或某個時刻,總想了解自己是誰,自己的父祖是誰,有著什麼樣的故事,然後去尋找這段歷史。在了解過去之後,愛鄉愛土之心大概就會自然產生吧!
臺灣的歷史充滿坎坷與不幸,而歷史是由一個個的活人所組成,是古早許多人都遭遇到坎坷不幸的命運,而非單純「歷史」這個不具情感的代名詞而已。雖然以前就看過一些臺灣史書籍,在本書中看到不少段落,還是會讓人嘆息。如最前面的郭懷一、亨布魯克、國姓爺,中間來台屯墾的渡海漢人、原民,到後來日軍佔領、霧社事件,又換成國府佔領、二二八等,其中真的充滿了血淚。我能做的,也只能了解這些故事,記得他們而已。
本書也有翻新我的知識,看書才知道真實是中華民國被聯合國決議踢出去,而不是平白無故自己主動出去的,所以以前受教導國家多麼有氣魄自己離開,也是假的。黨國時代教育真的掩蓋太多歷史,如白色恐怖根本沒提到過。難怪經歷過那段悲慘的歲月,許多人民在今天變成某黨的支持者。我自己是覺得在決定未來臺灣,要走向哪條統治政體的路,前提都是先富強起自己的社會,降低貧富差距、清明吏治、經濟穩健、社會團結而非操縱分裂,容許多元思想。這樣的前提達到了,再來決定道路是哪條。這樣子是比較務實的作法,認為至少比起打著走某路的名義,內政不認真做來得好。
讀史讓我們了解,現在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權利,並不是政府一開始就無條件給我們,而是前人耗費無數歲月、人力、抗爭才得到的成果。在享受之餘,我們也要珍惜自由的果實得來不易,除了有警覺維持人權自由外,不忘記這段歷史也是對他們保持尊敬與責任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