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 星期五

被發明的昨日 塔米.安薩里 Tamim Ansary


1. 我們住在同一個地球上,但卻活在許多不同的世界裡。無論所謂的「我們」是誰,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不過是我們自身視角所詮釋的世界。而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史,實際上也是由社會建構出某種中心的世界歷史敘事。

2.我們的社會自我由週遭人所決定。生物自我是軀體。但社會自我則是個人:它有心靈、思想星座、態度、想法、資訊,和從與其他人共享的大雲朵中所抽取的信念。

3.尼羅河是極為優良的雙向交通命脈,但只在最後六百英里左右的下游是如此。尼羅河總長超過四千英里,頭三千多英里的上游流經峽谷、瀑布和急流。

4.兩河流域地理並未這些人提供屏障,出現的是築有圍牆的城鎮,它們後來發展成強悍的小城邦,如烏魯克、阿卡德、拉格什(Lagash)和基什(Kish)。

5.大約在西元前二千三百年,阿卡德的薩爾貢大帝,征服了大部分的美索不達米亞城邦,建立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帝國。

6.今日我們稱這些來自西北方的移民(雅利安人)為「吠陀人」(Vedic people),因為他們擁有一整套叫做《吠陀經》(the Vedas)的宗教聖歌,其中有幾千首流傳至現代。

7.當黃河潰堤時,可沒有時間慢慢談判,爭論誰該服從誰。權力結構必須提前到位。在黃河流域,生存所需的紀律、階級和服從是從家庭內開始強制執行。

8.大河文明彼此因天然屏障而孑然獨立。游牧世界則是位於北方的單一巨大內部相互交流區。

9.因為馬兒消耗草的速度比牛快,任何擁有大量馬匹的群體會更快將牧草地消耗光,因此得更常移動。

10.中亞草原的游牧民族想出將等厚的幾片木條黏在一起,成為複合弓。他們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有黏性極強的膠。為何會有黏性極強的膠?因為他們是第一批馴化馬的人。他們用的膠是以馬蹄製成。

11.東歐大草原上的人們說著已失傳的語言,它是在旅行中生成,隨著人們開枝散葉而分開發展。這個祖語的後代包括梵語、印地語、拉丁語、義大利語、波斯語、俄羅斯語、日耳曼語、希臘語、英語。因為這個語系從印度延伸到西歐,遂被稱為印歐人。但我們要謹記,印歐人既不是印度人,也不是歐洲人。他們是別種人,而且不必然是某單一民族。

12.季風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各國水手在等待風向改變的數月裡,無所事事、尋歡作樂的地方。東南亞因此變成世界文化大熔爐之一。

13.與蘇格拉底同時,一個複雜的文化誕生於西非,其位置在兩條最大河流之間,即現在的奈及利亞地區。歷史學家稱呼這些人為「諾克人」(Nok)。

14.所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語言都屬於同一個語系:班圖語系(the Bantu family)。

15.帝國是凡人和天的中介。「天」則是包羅萬象的超自然現實。

16.在哈拉帕文明抵達顛峰時,阿姆河北方草原住著牧人部落和小農夫,這片土地以「河中地區」(Transoxiana)聞名。這些部落自稱雅利安人(the Aryans),在他們的語言中意指「高貴的人」。大約四千年前,開始從河中往南和西遷徙。往南的人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吸收了剩餘的哈拉帕聞名,成為吠陀人。往西的人遷徙進入伊朗。伊朗是雅利安的同源詞。這批人的原始語言在男方變成梵文,在西方變成阿維斯陀語(Avestan)。他們唱的聖歌在印度變成吠陀經,在伊朗變成波斯古經《阿維斯陀》(Avesta)。

17.腓尼基書寫系統運用相同的幾個音位—也就是人類語言能分辨的最小聲音單位—就能創造無限數量的單字。一旦這個系統出現只要他們能將想法大聲說出就能被記錄下來其他人日後就能讀出紀錄。

18.如果訊息傳遞是社會有機體的神經系統那麼貨幣就是它的循環系統:它創造出連結網絡使價值能在期間流通。

19.亞歷山大帝同時印度正形成一個巨大帝國。印度的巨人,他是旃陀羅笈多,又稱月護王。希臘軍隊撤退時,旃陀羅笈多的軍隊填補權力真空,建立了孔雀王朝,這個帝國最後比波斯帝國還大,甚至比亞歷山大帝國還大。

20.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挾著這類發明,他們能再任何河流上建造橋樑,而水道能將淡水從遠處送過來,所以他們能在任何地點建立城市。

21.公元前一世紀起,貴霜帝國開始併吞周邊國家,最後疆域從印度河延伸到鹹海。它包括現今伊朗部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全境。貴霜取代亞歷山大扶植的中亞王國時,吸納某些殘餘的希臘文化,融合佛教風格文化,稱為犍陀羅文化。

22.佛教往商業傾斜的傾向產生某些有趣的發展:圍繞著菩薩概念而建立的新版信仰出現了,人稱大乘佛教。這個學派主張,信眾不一定得孤獨而艱辛地自己走完涅槃之路。

23.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大敘事將宇宙視為有始有終的末日戲劇,其中神祇是主角,而凡人只是祂們的附屬品。佛教認為宇宙是個沒有形體的場域,在其間的事件和物質並不真的存在,而每個靈魂都朝著永恆、無形、非人格的涅槃邁進。這兩種思考框架無法相容,,也沒有更大的框架可以融合佛陀和瑣羅亞斯德的概念,或融合佛陀與猶太教先知。

24.基督教在羅馬帝國能蔓延開來有兩個理由。首先,它契合希臘與羅馬概念,也就是承認世俗領域和神的領域兩者都存在,但卻存在於不同的地方。其次,基督教能打動大批聽眾,因為它直接訴諸於帝國大部分居民,真正過的生活和人生。

25.羅馬以北住著大批日耳曼部落,自凱撒時期就和他們交戰。事實他們沒有人自稱是日耳曼人。他們以特定名稱稱呼自己,如哥德、汪達爾、或蘇維匯人(Suevi)。每個族群說著自己的語言,日耳曼語在那時還不存在。「日耳曼」是羅馬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接近「製造麻煩的北方原住民」。他們是生活在茂密森林裡的農人。

26.由於羅馬首都如此遙遠,中央政府有理由採納「任命前線將領為民政當局」和「讓前線將領主持其所在地的羅馬統治秩序」。這些將領被稱為「最高軍事指揮」(comes),後來演變成「伯爵」(count)。該地總督稱為「統帥」(duces),後來演變成「公爵」(duke)。

27.公元五九零年,額我略(Gregory)成為教宗。額我略一世宣布自己的地位比其他主教都還要高,是整個基督教體制的領袖。

28.猶太教和基督教就像父子,另一方面,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比較像堂兄弟,彼此不是分支,都可以追溯到相同根源:亞伯拉罕一神教。

29.正如日耳曼人對基督教做出修改,伊朗人也擁抱自己的伊斯蘭版本。在伊朗人的什葉主義(Shiism)中,穆罕默德死後,他的神聖任務立即被阿里的敵手劫持。阿里不僅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也是穆罕默德的繼位者。阿拉伯哈里發謀殺了阿里的指定繼位者:他的兒子哈桑(Hussein)。巧合的是,哈桑娶了一位波斯公主沙巴努(Shahrnanu)。

30.中國翻譯家得用中文裡現有的術語來翻譯佛教文本,最後嚴重仰賴道教學者用來表達道教思想的中文字。因此,中國佛教勢必吸收了某些道教特質,又回敬給道教許多不同的細微影響。從這種網合中出現了禪宗。

31.現存最古老的印刷書籍是佛教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譯本出版於公元八六八年。

32.唐朝末年,政府轉而反對佛教,因為佛教僧院幾世紀以來都不用繳稅,到了第九世紀,他們已擁有中國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公元八四三年,唐武宗滅佛,下令關閉所有僧院,沒收土地,強迫約二十萬僧尼還俗。

33.摩揭陀人偏好佛教,笈多人偏好印度教。但兩個王國都沒有授予其偏好的信仰官方地位,印度人就是不會這麼做。在笈多王朝統治的世紀裡,毗濕奴崇拜在北方興盛,濕婆崇拜盛行於南方,而在整片土地上,則是許多神祇的世界。

34.在笈多王朝的統治下,印度達到古典盛世。冶金和醫學取得很大進步。阿育吠陀醫學體系不斷成熟,不僅治療疾病,還旨在促進健康。

35.事實上,印度教徒後來逐漸吸納佛陀成為他們的神祇之一,佛陀變成高階神祇的化身,就像人們深愛的黑天神,某些人相信他也許是毗濕奴的化身。所以,崇拜儀式裡的佛教風格逐漸消逝,印度教沒有打敗或趕走佛教,而是吸收了它。

36.銀在金屬裡地位特殊,因為在自然界的數量剛剛好。銅的產量有點太多,人們能在不參與交易機制下得到它;金則太罕見,沒有任何社會擁有足夠的金子來促進占經濟多數的小交易。

37.蹂躪西歐的斯堪地那維亞人被稱為「維京人」。那個名字衍生自古諾斯字vik,意味著「峽灣」。英格蘭人叫他們丹人(Danes),法蘭西人則叫他們諾曼人(Normands也就是北方人)。

38.「奴隸」這個字衍生自「斯拉夫人」(Slav),有些斯拉夫人被賣給拜占庭人,但大部分是賣給從伊斯蘭世界來的貿易商。

39.拜占庭傳教士西里爾(Cyril)為俄羅斯人創造了格拉哥里字母,《聖經》就是他們用來習字的入門書。

40.突厥人、阿拉伯人和波私人交織形成的新的伊斯蘭國度,與阿拉伯人一開始主宰的哈里發國相當不同。原本引導穆斯林知識份子走向科學發展的博學開始衰微,而後興起的是神學、神秘主義、詩歌、以及戰爭。

41.斐波那契接觸到穆斯林世界的常見生意手法。一二零二年,他出版了《計算之書》,主要是闡述阿拉伯數學(其實是印度數學)。

42.「短十字軍東征」(Short Crusades)指的是那九次軍事行動,而這基本上可簡化成薩拉森人(Saracens)與法蘭克人之間的對決。長十字軍東征大部分的戰鬥是發生在十字軍內部。

43.在十字軍時代的歐洲,學者們出四門值得學習的學問:神學、哲學、醫學和(教會)法學。預備課程包括七門:文法、邏輯、修辭學、算數、幾何學、音樂與天文學。完成這些初級課程後,學生們會拿到一張叫做「學士學位」(baccalaureate)的證書,這個字在拉丁文中是初學者的意思。學士學位沿用到現代。

44.在歐洲封建時代,每個小地區都為當地自身的問題煩惱不已,以致於沒有人會自認是歐洲人。然而,十字軍東征讓歐洲基督徒共同感受到某種認同感,認為自己屬於一個共同的社會。兩邊愈趨二元化,歐洲人共享的認同感就愈強烈。

45.一旦蒙古人不再是游牧民族,也轉變成城市文明龐大網絡的主人時,他們的系統便不能再提供足夠的意義。蒙古人的信仰系統沒能存續,也沒能傳播出去。

46.第一羅馬是義大利羅馬,第二羅馬是君士坦丁堡,俄羅斯人稱自己的首都莫斯科是第三羅馬,他們的帝國是正統的基督教國家。因此俄羅斯是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才變成俄羅斯人。

47.永樂帝也六度派出探索北部的遠征隊,深入中亞:每次都是一千名成員,由另一位宦官領隊,名叫亦失哈(Isiha)。這些遠征隊航行到阿姆河,幾乎到鹹海,而他們的目的似乎也只是宣揚國威。

48.埃爾南・科爾特斯迅速使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帝國垮台,並將「墨西哥」變成「新西班牙」。十年後,法蘭西斯克・皮薩羅在抵達印加首都的隔天,就俘虜了印加皇帝,並在一年內接管整個帝國。

49.長期來說,銀的無限供應最後沒使西班牙比鄰國更富強,因為西班牙沒有投資在提升本國生產力上。實際上,銀被投資在英國、法國和尼德蘭。第一批掠奪美洲的國家得到暫時的樂透,但之後就打回原形:西歐兩個最窮之國。

50.在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調停下,一四九四年葡萄牙與西班牙簽訂了瓜分新世界的條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

51.一五三一年,一位阿茲特克改宗者迪亞哥(Juan Diego)說他在瓜達露佩附近看到聖母瑪莉亞顯靈,而她看起來就像美洲原住民女性。「瓜達露佩聖母」給說西班牙語的美洲人一個可以擁抱的形相,一種擁有天主教的方式。

52.在歐洲稱為七年戰爭,在美洲稱為英法北美戰爭,在印度稱作卡那提克戰爭(Carnatic Wars),主要說來就是一場大戰,決定誰得到哪些殖民地。法國輸了這些戰爭,而英國得勝,大英帝國從此誕生。

53.首先在加勒比海栽種糖,運到北美洲沿岸城市蒸餾成酒,接著運往歐洲賣掉後買槍,再拿槍到非洲交換奴隸,這些奴隸是買槍的沿岸非洲人從內陸俘虜而來,運到加勒比賣掉後再買糖。

54.非洲奴隸貿易商在這場白人與黑人的巨大戰爭中,並不認為自己背叛了非洲同胞,因為非洲並不是一個統一文化,在那片大陸上住著不同文化和種族、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

55.歐洲民族打贏北美每一場戰役,但他們並不將與原住民的衝突視為戰爭。戰爭是文明民族與其他文明才會發生的事物,而他們是以在蠻荒中與野獸打鬥的心態來看待與原住民的爭鬥。

56.穆斯林和印度教主題的結合誕生了錫克教,但最終,印度教和穆斯林敘事無法「網合」為某種單一的新框架。

57.太平天國算進餓死和病死的人的話,總數死亡大約在兩千萬到六千萬之譜。從世界戰爭的規模來看,它的排名介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果將這場戰爭視為鴉片戰爭的最終章,那麼它就是兩大文明銀河在巨大衝撞下的壯烈結果。

58.在「進步敘事」建構的社會裡,特別有用的發明會衍生無數周邊發明,因為對於某些卓有成效的發明新概念,發明家會探索所有可能面向。

59.機械進入歷史,機械邏輯也滲入由社會建構的敘事現實中。於是,人類對於自己與社會的想法,也逐漸被機械以隱喻的方式滲透。今天最重要的機械是電腦,我們更易於將人類心理想成某種程式或軟體。

60.在前工業時代,親屬關係勝過所有基礎網絡,社會基本單位是親屬團體。當機器普及時,這些社會星座大半消失,社會的功能單位最後降至基礎單位:個人。

61.說到歷史,不要執著於因果關係,我們若能以「漣漪效應」的方式來理解會更清楚。

62.馬克思構想工業化會導致革命,列寧則構想革命會導致工業化。但是誰會起來革命?這對列寧來說是個難題。因此,列寧宣布革命必須由黨領軍。

63.其實沒有真正的民族國家這種東西,至少不是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者所想像的那樣。在實務上,無論如何界定民族,都沒有任何民族國家裡只住著單一民族。雪上加霜的是,許多國家邊界直接穿越了某些自視為單一民族的族群居住地,如庫德族為例,他們卻分屬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和伊拉克四個不同國家。

64.化繁為簡是我們物種一貫的核心目標。泰利斯想指認出所有事物的源頭,瑣羅亞斯德以二元對立塑造整個宇宙。數位化也承繼這個相同的追尋:它想以兩個數字來代表所有存在。

65.我們其實是在開始看見一個星座:「點」是世界給我們的,「連接」則是我們加上的。全貌就在我們心中,但若其他人也看得見,那它感覺起來就很真實。實際上,它就是真實。

66.「人們其實都是一樣的」這個高貴主張太容易就能變形成「人們都像我一樣」的假設。「脈絡」才是一切。

67.若要越過文化邊界,做出連結,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脈絡,這是瞥見一個意義宇宙的唯一方式。然而,將「他們」當作配角收納進自己的宇宙是不夠的。我們至少得略微了解不同於我們的觀點,想辦法處在另一個單子之中。




心得
    本書是整合歷史脈絡的書,這種類別的書都彌足珍貴,因為我們學習歷史總是一個地區的通史這種方式,只知道某年發生了什麼事了,造成什麼後果,但是為何會發生那個事,就不知道原因,或者也僅知道該地區範圍內可能引發的原因。事實上人類的活動、歷史,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能透過漣漪的效應,在一段時間之後影響到遠方的人,這種影響遠比我們認為的還要更多。這就有如歷史課本版的蝴蝶效應。
    一個很精彩的脈絡是,由於北方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氣候難以維生,一段時間正常的生物族群膨脹後,就會外溢出海盜。向西方向是影響英格蘭、法蘭西地區的歷史,他們稱為維京人,事實上是諾斯族群,維京人之意是「從峽灣來的人」。向東方向諾斯人變成自稱「羅斯」人,抓斯拉夫人賣掉做奴隸,女人做妻子。諾斯與羅斯人的混血後代在幾代的時間中統治了廣大的北東歐地區成為當地的統治階層。由於羅斯公國的出現,使得草原民族的向西遷徙受到阻礙,原始蒙古地區人(契丹)遂往下發展,壓迫宋朝建立遼國。中亞草原的突厥人往下發展,吞併伊朗等伊斯蘭國家,使阿拉伯伊斯蘭突厥化,變成突厥伊斯蘭。阿拉伯伊斯蘭由於對穆罕默德的哲理感興趣,連帶研究其學說的一神、一世界論等,演變為對於希臘學說、哲學的興趣及科學發展。突厥伊斯蘭對此無趣,反而對詩歌、征討有興趣。
    了解這些脈絡對於了解這個世界相當有幫助,而且也相當有趣。這正是我一直在找尋的求知。我已經不想只研究斷代史,或是一國通史,這是歷史基本功,但對於真正的了解沒有幫助。真正的了解,是人類大歷史。其實在看本書時,一直有這是「人類大歷史」書的歷史詳細版。本書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大敘事」將人們結合在一起。這與哈拉瑞的「故事」將人們結合在一起幾乎是一樣的概念。因為人們要過生活、要知道自己在哪裡,要紀念父母,這些事情都需要一套故事來賦予意義,否則將會無所適從。中國佛道文化是一個大敘事,伊斯蘭是一個大敘事,基督教是一個敘事。佛與道的敘事相近,有超自然、非人格的概念,所以較好在中國落地。印度教是輪迴、人格化,與中亞原宗教瑣羅亞斯德相遠,但密特拉教派中的菩薩、未來神的觀念又與佛相容,其被轉化為彌勒佛,向西則因其二元論與基督教相容,其神話故事化成耶穌的故事,密特拉的生日12月25日也被融入基督信仰。
    講到近代也很合理,一件事情都被許多件事情給「漣漪效應」影響著。如在通商開放前期,中國因不想外國人指涉(污染)中國文化及領土,開放有限港市交易而已。由於白銀淨流出使得英國想以鴉片換回白銀才好貿易,且茶園莊園化後儒家秩序及缺糧食,流離的人愈來愈多。英法聯軍後接觸天主教的機會增加,結合以上原因產生太平天國。
    敘事使我們靠近,敘事使我們的活動有了意義,但敘事不必基於事實,只需基於大家相信。我汲汲獲取知識,也是想找到我能接受的,這個世界的大敘事。了解這些敘事,我或許無法藉此來預測未來,但是對於了解過往的世界是有極大幫助的。預測未來可以以統計分析來輔助,如達利歐的著作。
    本書對我最深刻的收穫大概是點出「進步敘事」這個概念。非常明確,毋庸置疑,現在人不管是何國家、何宗教,信奉何種主義,大概全部都是「進步敘事」主義者。幾乎所有人、所有社會,都認為透過各種方式、努力等,明天會比今天更好,後天會比明天更好。一定要這樣,非得不可,這個信念是經濟進步的燃料,是大家做的每個決定的依據、工作的原動力,不然就失去了工作、甚至生活的意義了。我可能就是在某個時刻,從進步敘事中醒悟出來,又抓不到新敘事,有段時間陷入虛無主義的思考當中。原來這就是進步敘事,因為從長遠來看,進步終究是暫時的,終究會隨著時間過去消亡。會進步的唯有全人類一起,那也非必要自己,而且也非必定,人類物種也可能在數千年後就消亡了。所以我需要新的敘事及脈絡。無常敘事或許是候選人。本書不但獲得敘事概念、歷史的脈絡,也獲得進步敘事的概念,對我相當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