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山與林的深處 李潔珂 Jessica J. Lee


1.整座島的濕度都很高,只是南部更熱,乾燥焦涸的泥岩綿延不絕,崩裂如尖牙般嶙峋的地貌。

2.科學標籤承載著許多過往,光從命名法就能一窺歷史的樣貌。比方說,臺灣有許多以斯文豪(即郇和)和早田(Hayata)命名的動植物,如斯文豪氏鷳(藍腹鷳)、早田山毛櫸(臺灣山毛櫸)。玉山多年來又稱為摩里遜山(Mt. Morrison),摩里遜是一位外國船長,至今仍可在植物名錄中看到此人名字。

3.黃埔軍校曾兩度遷址,從孫中山時期的廣州遷至蔣介石時期的南京,中日戰爭爆發後又遷往成都。

4.臺灣在國民黨統治下歷經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是人類史上第二長的戒嚴令,僅次於敘利亞阿薩德政府。

5.臺灣藍鵲—這些有著翩翩長尾的山林之女身穿優雅的藍色套裝,戴著黑帽,鳥喙豔紅如火,將城市的綠地啄食地乾乾淨淨。

6.植物不僅現身於城市街道、公園、詩歌和共同的夢想,更代表了我們。自然在人類之間開展。

7.我之所以對植物相關歷史感興趣,部分原因就是古老的植物及其植群樣貌顯示出過去與現在的連續性,物種命名者和發現物種的過程都有其意義。

8.一八九六年,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於小南門外創建「台北苗圃」及母樹園,一九二一年正式改名為台北植物園。




心得
    一位台英混血的作者回到臺灣追溯其母親生長時空的故事,作者本身是環境科系博士,對於動植物、地理地貌有相當的了解。作者的祖父母在其母親小時候就移居加拿大,因此作者是完全成長於加拿大的。小時候中國血統的祖父母的印象、後來在整理祖父、祖母的遺物時找到了類祖父的回憶錄,以及祖母的電話通訊錄,逐步揭開兩位先人的故事背景。由於作者又是喜歡環境、自然,對於追尋至臺灣後,臺灣的山水、動植物有相當抒情、深刻的描寫。
    由於國共內戰,一代人都自中國失根來台。祖父母就是這樣的時空下切斷與過去的聯繫的。為了生活他們帶著母親到加拿大,母親也切斷了與小時候的聯繫。這代人的自我認同是相當混亂、複雜的。臺灣有不少稱為外省人的族群,他們從前黨國時代反共,到現在變成統一急先鋒,常常令人費解。書中母親在十歲左右就遷至加拿大,在那裡住超過四十年,但如作者所寫她從未融入加拿大生活,人生前十年的臺灣在母親心中比重遠大於加拿大,好像看到這裡我有點可以理解外省人了。因為人終究是土做的,人終會懷念故土,就像懷念母親一樣,而沒有故土的人是可憐的。書中有一段相當有感:在祖父做駕駛員時,常要飛上海北京。總是在某個地方時心中特別悸動。於是有一次從飛高一千公尺降到九十公尺左右看看,發現那個地方竟是自己出生及小時候待過的地方。
    我一直想書名有什麼含意,我認為作者的背景複雜,父母又離異,她是跟母親那邊,後來祖父母也過往了,剩她姊妹跟母親三人。但是人雖少,只要有一人可以跟她共鳴,那麼他們就有了共同的記憶,一片記憶與經驗的森林就此成長出現了。真心覺得本書的意境與深度,甚至觀察自然的程度都比貝加爾湖歸隱札記好。不必遠到天涯絕境,有深刻人情關懷、細微的觀察,最深刻的體驗及想法就在我們的家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