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雜訊 丹尼爾.康納曼, 奧利維.席波尼, 凱斯.桑思汀 Daniel Kahneman, Olivier Sibony, Cass R. Sunstein


1. 系統雜訊(system noise),也就是指在理想中應該完全相同的判斷,出現不想要的變異,這可能會造成許多不公平的現象及多種錯誤。

2.在組織中,系統雜訊處處可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雜訊審查告訴我們,專業人士及雇用他們的組織,對日常專業判斷一直抱持著一種意見一致的錯覺。其實,他們日常的專業判斷並不一致。

3.社會學學者研究重複性決策,高風險的單一決策則是歷史學家和管理大師的研究範圍。單一決策的討論通常會採用因果關係的觀點,而且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檢視。

4.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與選擇性回憶(selective recall)就是人與人之間會有差異的一個來源。

5.聚焦於判斷的過程,而非結果,即使是無法驗證的判斷,還是有可能評估判斷的品質。

6.只要觀察到雜訊,就該努力減少雜訊!方程式顯示以總體誤差而言,雜訊和偏誤是獨立的:不管偏誤有多少,減少雜訊的好處都是一樣的。

7.(系統雜訊)^2=(水準雜訊)^2+(型態雜訊)^2。水準雜訊是不同法官判斷平均水準的變異;型態雜訊是法官對特殊案件反應的差異。

8.「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兩次,跟從別人那裡獲得第二意見相比,價值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拉長第二次猜測的時間三個禮拜,提升到約是第二意見價值的三分之一。

9.真正的群眾智慧能大幅增進你的判斷;如果無法得到別人的意見,就給自己進行第二次判斷,創造「內心中的群體」。積極的跟自己辯論,設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10.群眾智慧的前提是獨立思考。如果人們不能自己做判斷,都是依賴別人的想法,群體就不見得是明智的。

11.社會影響是個問題,因為它們減少群體的多樣性,卻沒有減少集體誤差。

12.群體極化現象:成員互相交談後,通常最後的結果惠比原來的傾向更極端。群體極化,就像資訊瀑布效應一樣。

13.和諧率(percent concordant):若隨機抽兩名員工評分業績,若預測是完美的,和諧率為100%:任兩名員工的評分會成為最後業績評比的正確預測。如果完全不準確,和諧率則為50%。

14.如果朝未來看去,看得愈遠,客觀的無知會累積得更多。

15.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不可能達成的高預測準確率,這樣的人不只是過度自信,這種態度相當於否認自己的無知。

16.人在被問到一個困難問題時,會採取簡化的思考方式,稱之為捷思法(heuristic)。捷思法是迅速、直覺式思考,也稱做系統一思考。未審先判通常摻雜情感因素,稱之為情感捷思法。

17.誤差可拆為偏誤和系統雜訊。系統雜訊可分為水準雜訊和型態雜訊。型態雜訊可分為穩定型態雜訊與場合雜訊

18.優良的判斷取決於你的所知、你的思考能力,還有思考的方法。優良的判斷者往往具備主動開放心態,並願意從新的資訊中學習。

19.心理學家把智力區分為晶體智力(crystallized)與流動智力(fluid)。前者指仰賴對世界相關知識的累積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者是解決新奇問題的能力。

20.主動開放心態,是主動尋找與自己預定假設矛盾的資訊,謹慎權衡新證據,以檢驗舊信念。

21.智力只是事情的一面,思考方式也很重要。我們應該挑選思慮比較周密、心態更開放的人,而不是最聰明的人。

22.2011年由FBI進行的研究發現,指紋辨識錯誤的偽陽性大約是六百分之一。

23.超級預測者並非對一個大問題做整體判斷,而是把它拆解成各個部分。他們會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需要什麼條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又需要什麼條件?」他們會提問,並嘗試回答各種附屬的問題。

24.偏向相對判斷與相對尺度。


 

心得
20220405
    本書為親人推薦閱讀。本書主旨在探討人類做決策時看似有信心、正確,其實常被大量的雜訊所包圍,最後做出決定可能乖離應該值很多。這是用在重複決策時,每次都會有誤差,例如法官給一百個犯人訂罰則,可能應該要一樣,但實際上處罰的寬嚴會差很多。
    系統誤差包含有雜訊與偏誤,雜訊可能指high sensitivity low specificity,偏誤指high specificity but off target。這是我們常犯的錯,甚至專業人士(特別是法商業界人士)在自己領域也都是相當常犯的錯誤。一般人大部分需做出判斷的場合都不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當然也很常犯。我們可以應用的最佳武器是群眾智慧,就是多問各獨立的人!統計上多問各獨立人,最後的意見平均起來會最接近正確解。但是這個群眾智慧的前提必須是獨立的人,每個都獨立思考,否則會陷入社會影響,或是資訊瀑布,即群眾的答案並不具多樣性,而可能被期初意見,或特定人士意見所左右。
    若無法問到群體智慧,那過一段時間再問自己也可以,只是效力較弱。在自己內心創造一個群體,盡量用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不過我想很難,因為人類是有偏好的,會給自己的傾向加乘。除非練成機器人般的心智吧,不然只能多看書充實自己的資料庫,期判斷時較無偏見。

20220407
    減少誤差,先了解誤差的組成。誤差由雜訊與偏誤組成。不過型態雜訊與偏誤似乎相似。減少客觀的無知,可減少偏誤,即增加對世界的廣泛認識,以及更重要是具備主動開放心態。開放心態是不夠的,還需要主動,不過做決策者如果有一個群體,其有開放心態就已經相當好了。
    本書前面解釋過細,對我有點繁瑣,不是很好閱讀。最後面的章節有重點總回顧,還好大致上全書提及的重要處都有提到。思考的方法也有益,思考大問題時,提問自己促成這個大問題的條件有何?然後它們是否有符合了?拆解大問題比用籠統印象來預測大問題來的更好。另外就是主動開放心態。這些思考方式仍需要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