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爾斯泰在《藝術論》 這本書裡闡述,藝術首重真誠,若沒有出自內心的純真,那麼再美的技巧都不可能成為永恆。
2.日本政府統治臺灣時,最早成立了兩所學校,一是「總督府醫學校」,目的是要培養西醫師。另一所是「總督府國語學校」,要培養國校(小學)教師。一九一八年改名為台北師範學校。黃土水、劉錦堂、陳澄波、陳植祺、廖濟春、顏水龍、李石樵、洪瑞麟都是。
3.中國的筆墨工具不易攜帶到戶外,因此古時候畫山水,都是記憶在腦海裡,然後回到書房作畫。加上文人畫興起,更不重視造型正確與否,大家喜歡隨興而作,反倒圖形畫得太正確,會被認為匠氣。久之,中國水墨畫形成寫心與寫意的繪畫手法,把寫生與寫真遺忘了。
4.莫內的繪畫風格,簡單說,就是畫面上有顫動的感覺。而梵谷更是把畫面的顫動推動到無以附加的地步。陳澄波的許多畫作,一樣有著這樣的風格。這種顫動的畫風使平面的畫面有動感,讓畫布上的靜態景物變成動態,感受到光線正在移動。
5.唐有位將軍叫陳元光,率軍開闢福建的瘴癘之地,後來漳泉一代的人奉他為「開漳聖王」,漳泉州姓陳的特別多,就是這個緣故。
6.法國大革命時,當時國會裡坐在左邊座位的都是保皇、支持共和體制的議員,所以被稱為左翼;相反地,坐在右邊都是保皇、貴族的議員,被稱為右翼。
7.在祖國人眼中,臺灣人與朝鮮人的血統、文化、地位相似,都是邊緣地帶的次民族。日本人把臺灣人當作琉球人看待,祖國人也把臺灣人當作朝鮮人看待。臺灣人永遠有一個內地的祖國,但不論是哪個內地的祖國,都不把臺灣人當作真正的家人。
8.原創的藝術追求『情感』與『思想』,這也是梵谷與高更的作品之所以感動人的原因。
9.他們不是出生在文明的時代裡,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腦中沒有被教育過民主理念,卻又承載太多愛國思想的灌輸,以致於他們滿腦子忠黨愛國的意識,為了民族存亡的大計,寧可犧牲民主的體制,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心得
對於臺灣的近代史,當代臺灣人所知甚少是件遺憾的事情。本書描述的主角陳澄波,一般匯聚交於他在二二八的被害經過。他本身也是當時臺灣知名畫家,本書描述二二八被害的經過不多,而多講解當時畫人、臺灣社會的環境及心態變遷,以及對其繪畫意的作者解釋。
故事中陳澄波在台北新公園遇到楊逵,楊逵問他關鍵的一個問題,你從日本到現在追求的普羅民眾的民主,這些貴黨能夠做到嗎?
當時陳澄波已是嘉義議員,不是素人百姓也不是頭一天上政治職務,在此之前應有看到國民政府如何之腐敗,也已經歷過民主人士遭政府暗殺。所以楊逵的問題,陳澄波啞口無言。如此為何陳澄波與潘木枝等為何還去水上機場,是消息不靈通,不知道北部慘烈的情況,還是仍對國民黨軍有浪漫不實際的想像?
當時能作議員家裡底子應該都很殷實,雖然陳家一度貧窮,但是陳澄波的父親是清秀才,應該還是有耳濡目染大中國,懷有別人口述的美化觀念。我想那些做死與逃死的仕紳,多少有這種包裝過的不實際幻想,像是林獻堂,是多麼反日親中,最後竟被迫逃亡到日本求活,真是太諷刺了。所以人真的不要太浪漫,對於不是自己親自取得第一手資訊,還是不要抱持太美好浪漫的想像。
不過書中也讓我知道了,臺灣一直有失根、歧視的悲哀。日治時期,有形無形的打壓,不能當高級幹部,太平洋戰爭時明明是一樣的徵召民,日本人或灣生就當軍官,台人就只能當士兵,都讓台人有自己是白蕃薯(失根)的感覺,永遠不是祖國平等的地方。這也促成台人士在日本時期時心向中國的主因之一。當國民黨軍真的來了,敗壞的政經與軍紀,盼不到的民主,又讓人懷念起日本時期的穩定,又再提倡民主與(隱約)社會主義,又造成二二八的原因。所以左右都是悲哀。今天我們說不要忘記二二八,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二二八前及當時的社會因素,以及國民黨軍與被殺方雙方的想法,才能告訴我們二二八真正的教訓是什麼。那就是臺灣人所需要的不再是一個哪裡來的祖國,而是臺灣人自己的民主臺灣,就算是弱小國家也沒關係。然而無端殺害和平請願的民眾,甚至是選舉出來的議員代表,不管是不是用戰爭的名義都是不允許的。國民黨的直接加害者躲在戡亂時期、戒嚴時期,或是各種理由一再拖延逃避公開道歉,僅靠李登輝代表道歉,到現在,這種行為根本讓人不齒。到現在直接加害者幾乎都老死光了,也被他們得意了。甚至臺灣人被國民黨教育下,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這一段歷史。這是國民黨的罪惡,也是臺灣人的悲哀。
我佩服陳澄波的勇氣,不知他當時是否真有覺悟水上之行是赴死。換做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出跟他一樣的舉動。
除了政治之外,陳澄波是位傑出的畫家。在他之後能稱上(更)優秀畫家或許只有李石樵。兩度入選帝展。也入選當代中國十二代表畫家,其雙視角、大片廣場的畫風,不僅獨特,也有他想反映普羅民眾的想法在內。從他不管哪方當政,他都積極響應,以小說中他的說法,說這是畫家的責任,在我看來是過於鄉愿了(或可說是順民)。既然他有為臺灣小民發聲的宏願,那麼他確實可以選擇他作畫的內容,或最起碼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有人攻擊他支持帝展,何不只投台展不投帝展,給日本人軟反抗,他說參展這是畫家的責任。果然有人拿甘地攻擊他到說不出話來。唉,假設真如小說中,他全心為臺灣、為民主、為社會服務,那怎麼臺灣派、民主派、共產派的人後來都攻擊他呢?我想跟他做的事情什麼都好,什麼都順,然後把想法隱含在畫中,還要專家解說才知道畫的含意。那誰知道阿!
不過裡面也有說,國旗的紅其實是孫中山認同馬克思主義,所以加入了紅色,所以國旗跟中共國旗的紅根本是一樣的,代表馬克思左派思想,而不是學校教的滿地紅的紅。滿地紅不是血的紅,而是赤化的紅阿。
臺灣每次都是歷史戰敗國,可憐。如果國民黨在大陸就被消滅了,那臺灣就是直接赤化。如果國民黨統一中國,那到時再過來治理臺灣,就是變成更爛一點的日治政府,所以臺灣悲哀從清朝割出去就開始了。如果沒有那麼多的轉讓,什麼就是什麼就好。不過也已是歷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