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回話的藝術 鈴木銳智


1. 差別的說明=A是OO+B是XX。

2.說明事情的方法有分「按照發生順序敘述」和「結論優先敘述」兩種,但職場上的原則是以「結論優先敘述」為主。

3.「有也沒關係」的東西,就代表「沒有也沒關係」。必要性=「沒有會產生困擾」。

4.所謂的「意見」,指的並不是「事實說明」或「個人感想」,而是指「提案」。為了讓討論繼續進行,需要聽到的就是「意見」。

5.絕對可以=能做到的理由+做不到的補救。要宣稱自己是全國第一便宜,就必須表明「價格比其他店便宜。萬一發現有更便宜的店,自己這邊隨時都會再給予更便宜的折扣」。

6.很難說=優點一半+缺點一半。能夠分出優點和缺點。養成習慣講「很難說」的人,等於每天都在講「我放棄分析優點和缺點了」

7.方針=優先順序+要做的事+不要做的事。身為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判斷「不要做的事」。

8.自我介紹=與他人的不同+可以提供對方的好處。

9.很適合你=商品的特徵+對方的需求

10.說明=要用肯定句,別用否定句。唯有用像「不是甲,是乙」的肯定句做結,對方才會接受自己所說的話。

11.即使過去失敗的「事實」無法改變,但它的「意義」可以事後添加、改變。

12.在陳述自己的意見或預測時,不能連「根據」也講不出來。請記住,沒有根據的意見,就只是一種噪音

13.會議上主管常常會說「換個角度吧」、「多方面檢討吧」,這些抽象話語的真正意思,其實講白一點就是「換個主詞吧」。

14.當兩種意見產生對立的時候,通常兩方多少都會有些道理。而且,無論是採取哪一方的意見,都會留下問題。這個時候,與其單純表明自己是贊成或反對,不如公平判斷雙方的主張,做個折衷。

15.道歉信函就是要採取「1.道歉→2.說明→3.感謝」的順序。在道歉之前先說「謝謝」,只會讓人覺得「問題被巧妙避開了。」




心得
20210506
    本書是看了前本回罵的方法後的延伸閱讀。日本人的禮貌與龜毛世界出名,與臺灣風情不同,看看人家的建議雖然不完全適用,也是蠻有建設性的。
    例如說明要用肯定句做結尾,推銷要把自家商品的特徵搭配對方的需求,意見不是問你的感覺,是有何提案。不少真的是值得注意學習的,裡面的例題幾乎每一題都答不對,真是汗顏。
    作者感覺EQ相當高,很多地方覺得臺灣也適用,小地方自己覺得做得好的,其實不對,還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達。這個社會比起實力,更在乎的是表達的能力與方式,報告做得好,聽得舒服,聽完有向上的動力,才能使自己的目標達成。畢竟兩人的力量,或是多人的力量,肯定是大於一個人的。本書有下一集可再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