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 澀谷直人



1. 將花費和物質壓到最小程度之後,重要的事情才得以看見。

2.與其消費「別人認定的好東西」,還不如被「自己認定的好東西」所包圍。一旦決定「錢要花在哪裡,不花在哪裡」,也等於弄清楚,「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幸福的」。

3.沒電視可看而多出來的時間,變可以投入像是閱讀這樣的「自發性」活動。你愈會覺得,將時間花在看電視這種「被動性」的娛樂上,是一種浪費。

4.聰明省錢。你需要的不是忍耐,而是消息靈通和多花點功夫。

5.若能免去「為了收納而收納」,便能養成不增加物品的體質。東西看不見,就會在暗處增生。實際上則是浪費了空間,也就是「藏而不用」。

6.大家會被「限定」、這樣的字眼所吸引。但若認為「這是再也無法入手的商品,自己一定會好好珍惜」,那就大錯特錯了。更何況再也無法入手的商品,使用起來壓力也很大。

7.「經典」商品,有被眾多的人們持續愛用的價值。使用它們並不代表放棄做自己。經典,是前人的歷史積累。耐看比稀有更值得購入。

8.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人生是愈積愈少。並非愈積愈多。在重複加加減減的過程中,都維持在必要的最小程度。

9.「消費的快感」和容易上癮的毒品是一樣的,那是類似垃圾食物或香菸的「不健康的快感」。「健康的快感」則有三溫暖、運動、冥想。

10.想過幸福的人生,健康是最低條件。犧牲健康以換取時間看似捷徑,其實是繞遠路。

11.極簡生活的目的,在於減少會讓自己分心的事物,將全部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12.三選一的時候,正中間的選項最容易被選擇,想必大家都曾聽過「松竹梅理論」。相反的,如果選擇多於四種,腦袋就會開始混亂。

13.一味和他人比較,硬要將「最大化」做到極致,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幸。「夠用就好」絕非妥協,而是掌控人生所必備的那把尺

14.將日常環節一一公式化的同時,偶而也要有意識地打造「非日常」。

15.所謂的「做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意指可以掌控自己的狀態

16.花錢買體驗比花錢購物,更令人滿足。

17.明白表達討厭,是對喜歡的尊重。

18.正因為價值觀是多元的,說清楚、講明白,才更顯得重要。




心得
20210504
本書由網友推薦閱讀,覺得能增進我的觀點。前面的照片就令人蠻驚訝了,竟然有這種做法:同樣的鞋子買三雙、同樣的上衣買四件,都是重複一樣的,出門就不必煩惱穿哪種搭配了。果然是極簡的做法。
    另外還有一日一餐,幾乎都是自己料理,但是種類相當健康。這樣做真的不會餓嗎?之後也想試試看。健康的快感與不健康的快感的觀念蠻好的,之前就有類似想法,他把它具體名狀化後比較好表達。
    由於作者曾經貧困過,因此有必要的環境做這樣的事,因此發現了珍貴的東西,就是簡單。我幸運,沒有為貧困煩惱過,物資也充足,很難體會他那樣的感受與思維,但是他所說珍貴的事物我不反對,我是贊同的,甚至羨慕,希望能夠做到。
    對於找資料我蠻在行,網路瀏覽可說是貨比百家,但是作者說的,若是硬要做到最大化,那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幸。的確在找資料的中間感覺不是幸福的。夠用就好是我必須努力的方向。
    作者奉行極簡主義,卻不是極節儉主義,節儉到吝嗇不是這樣的。一個月或多久會上餐廳吃一下,也會和朋友聚餐;有喜歡的課,會從福岡交通到東京上課。所謂極簡並非是金錢上的窮盡一切不花,而是一個極簡單的價值觀,省錢算是一大成果,但不是主要目的。因為想把心力放在該專注的事情上、想把時間從繁瑣的事情上釋放出來的主義。不過偶爾有一點變化,不太過緊繃才能維持。作者的「夠用就好」和「限定根本不重要」意義相當清楚,「做自己」也是正一般的觀念,是指對自己有很好的掌握。這些觀念掌握到,本書就已足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