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湯瑪斯‧吉洛維奇 Thomas Gilovich


1.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天生對機率存有誤解。比方說,我們會低估錢幣連續擲出正面或反面的機率,容易認為實際結果太過巧合。若以擲硬幣20次,連續出現4次正面機率高達50%,連續出現5次也有25%。

2.天生傾向低估連續正面或反面的機率,這種現象稱為「群聚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

3.對兩個不完全相關的變數而言,其中一項變數的極值對應到另外一個變數時,往往會往平均值靠近,稱為迴歸效應(regression)。

4.另一個問題稱為迴歸謬誤(regression fallacy),意謂著一般人往往沒有察覺迴歸效應的影響,反而靠複雜無畏的因果推論提出種種解釋。

5.即使我們不渴望證明假設為真,依然傾向於尋找正面佐證。


6.當問題太過片面,只能得到符合假設的回答。

7.在預設立場的影響下,受試者不是單純忽視反面資料,而是絞盡腦汁設法批評。

8.巴南效應:一般人要是認為某則分析(如星座或個性分析)是特別為他量身所寫,儘管事實並非如此,仍往往輕易接受。

9.我們必須區分「單面事件」與「雙面事件」。根據定義,無論最終結果為何,雙面事件都必然讓人印象深刻。

10.非對稱喜好、非對稱模式與定義型非對稱等要素,通通會害我們誤解手邊的例證。大致而言,由於非對稱現象使然,符合預設立場與既有認知的事例容易顯得醒目,導致我們只看得見自己預期會看見的例證,預設立場造成偏頗認知。

11.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重的特質,並自認做得很好:開車謹慎的人覺得謹慎很重要,開車技術好的人覺得技術很重要。

12.心理學家亞伯森(Robert Abelson)認為,「認知如同財產」。我們偏好取得自己喜歡的認知,妥善保存並捍衛之。

13.錯誤共識效應是指高估他人跟自己具有相同認知與喜好的程度。錯誤共識效應部分來自於我們想正面看待自己的判斷,因此靠主流想法加以支持。

14.我們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各種認知,無法讓真理越辯越明,反倒過度認為大家與自己所見略同,變得更加堅持己見。

15.如果沒有一套衡量病況好壞的標準,我們很容易因為期待心理而特別留意正面佐證。

16.綜觀自我設障的作法流露出的奇特偏好,背後原因在特定領域不只要求優秀(高出平均),更要求卓越(位居前茅),可惜卓越往往無法單靠努力,還得依賴天賦。我們意識傾向當一個懶惰的天才勝過努力的凡人。

17.最重要的思維習慣是避免根據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驟下結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






心得
20200807
本書是『真確』一書後面的推薦書,有助於破除思考盲點故閱之。
本書是25年前出版的暢銷書,裡面一些分析在今天仍很重要,有些可能要更新了。很巧的是我才剛讀完人類大命運,裡面一些引用實驗與行為分析在本書開頭不久又看到了。如切除胼肢體的人拿取圖片的實驗,本書也有,把他歸類為一種行為謬誤(無中生有);而在『人類大命運』中更完整的解釋為人的自我有經驗自我與敘事自我,這個敘事自我會自動把人類周遭發生的事串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會超過經驗自我。這個敘事自我的理論可以很好的把本書好幾個謬誤包含進來,不知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哈拉瑞的天才?

過度推論一章,指我們不僅喜歡尋求正面佐證,還面臨缺乏資料的問題,再加上表面應驗預言的負面影響,結果我們只得到不完整與非代表性的資料,做出判斷。除非我們體認到問題所在,適當加以調整,否則終會陷入一個又一個的錯誤認知。人會有傾向尋找正面證據來證明假設,因為在形成假設時已經不知不覺融入自己的主觀判斷了,如此的確很難的以公正態度蒐集證據來證明自己是錯的,自然就會有這種傾向,需小心。

把認知比喻為財產,非常好,可以清楚解釋許多現象。

20200810
本書比較適合閱讀者本人,不適合拿書中論點到處質疑別人,因為認知是一個人的財產,這樣做只會沒朋友而已。所以重點仍是自己要記住,常常提醒自己要怎麼做,而不是去指正別人該怎麼做。書中雖然分析至少9項理性偏見,其實重點就是世事通常錯綜複雜,在日常我們很容易就受到誤導,因此必須審慎檢視個人經驗與得到的資訊,健康質疑各種假設,再下決定之前。總結此書,由於自己本來就是偏理性思考的人,裡面資訊在看書前幾乎都已掌握了,看看算是複習,沒有獲得太多新知。另外知道認知是財產很好。副標大數據時代名不符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