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理是「以被證明或無可爭議的事實」,並反過來定義事實是「已知真確的事」。
2.把事實看過一種光譜比較妥當。其中一端是最簡單的經驗事實,另一頭是最哲學性/概念性的事實,比方說正圓等速運動。
3.必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對這兩種事實多作區分。以事後觀點觀察過去的文化,總是比較容易看出哪些信念比較偏向經驗,哪些比較偏向哲學性/概念性。在我們自己的時代,事實在我們看來就是事實,只有小心反思,且遭遇重重困難下,我們才能看出哪些比較基於經驗。
4.不管在科學或科學外的範圍,確證和否證論證都是普遍的兩種推理類型。確證論證,只因為事實上是一種歸納論證,永遠無法排除對理論正確的懷疑。所以一個理論不管有多少正去,永遠都還是有理論錯誤的可能性。
5.否證論證是一種演繹論證。然而實際上的否證例子也通常傾向複雜。否證證據只能指出要不該理論錯誤,要不(通常是)輔助假設錯誤。所以否證論證也不像乍看那麼直接了當。
6.普遍認為奎因-杜亨論題的主要內涵,是要對關鍵實驗有著一定的懷疑態度,至於這個主張應懷疑多寬,則沒有共識。
7.托勒密:地心論。哥白尼:日心(宇宙中心)論。第谷:地心論,但其他行星繞著太陽。
8.休謨認為每一個歸納論證的例子,都仰賴未來將繼續和過去一樣的隱含前提,而這個關鍵的隱含前提顯然沒辦法證明。
9.可證偽性,是一種面對理論的態度,若出現足夠的證據,人願意放棄自己的觀點。
10.工具主義與實在主義。工具主義只要能應用即可,但實在主義要求一個充分的理論必須能描繪事物真正的樣貌。如教會本來不禁止日心論,但伽利略的證據太強,日心已經變成實在主義時就遭教會禁止。
11.逆行:木星和土星約一年出現一次逆行,火星大約每兩年,金星約一年半,水星一年大約三次。
12.亞里斯多德認為神祇代表某種智能的完美,他所謂的神祇不是任何一種宗教神祇,他們是不動的移動者。
13.新柏拉圖主義:柏拉圖的善的形式等於基督教的上帝,而太陽(柏拉圖善的隱喻)現在代表了上帝。即基督教把柏拉圖哲學融入了。
14.第谷系統的優勢在於能保留哥白尼系統的長處,同時讓地球維持在宇宙中心。他是融合托勒密和哥白尼系統中最優秀的特色。
15.湯瑪斯.孔恩所說,克卜勒的正多面體構造「並非只是一種青春的揮霍,或者可以說他從來沒有長大。」
16.牛頓物理的兩朵烏雲指的是:邁克遜-莫雷實驗的結果,以及瞭解黑體輻射時遇到的問題。
17.時間膨脹、長度收縮。勞倫茲-費茲傑羅方程式。
18.廣義協變原理:不管參考系怎麼相對彼此移動,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中都是一樣的。狹義相對論只限定在慣性參考系才符合,廣義相對論移除了這個限制,而能符合所有的參考系。
19.在彎曲的空間中,「直線」就是測地線。根據廣義相對論方程式,這彎曲就是火星該走的測地線,而成為繞行太陽的橢圓線。換句話,在廣義相對論中,太陽和火星間並沒有吸引「力」。火星只是走直線,但因為時空彎曲,這條「直線」看起來像是繞行太陽的橢圓形。
20.量子理論的數學十分成功。量子理論的數學七十年來大致沒什麼變化,卻沒做過不正確的預測。若以預測和解釋力來看,量子理論可說是我們曾經有過最成功的理論。
21.其實我們不需要做這樣的詮釋,就算以工具主義者的態度面對理論,也未嘗不可。
22.馬爾薩斯人口論的一個關鍵是觀察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會傾向繁殖超過環境可以支撐的族群量,導致生存競爭。
22.我們只是估計一千萬種現存物種中的一種,還有,我們和現存的每一物種,還有每個已經滅絕的物種都有關連。我有幸可以自由生活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也可以任意前往更多地方,也很樂見不管去哪,我所看到的新的動植物群,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心得
20200812
在科學類書架看到,由台師大物理系教授審定,台大哲學教授推薦,對於我思考的領域有幫助故借閱之。回來才知道邏輯思維也有推薦此書。
奎因-杜亨論題在幫助我們瞭解信念與判斷1.信念並非單獨,都是由整體信念一起接受經驗的審判的2.沒有「最關鍵性的實驗」能決定兩個互相競爭的理論,何者正確3.我們通常只能做不充分決定論,即無法從可得的資料中,選出唯一正確理論
這在說明人的信念通常是一個整體,很難改變單一一個,除非是周邊信念,而且也很難100%說服別人或自己,某個觀念就是比另一個正確。我們自己在做決定時,也是有此風險,因此要小心。
三段論證法:非Q則非P,在現實上通常是變數更多,很難簡約到只有PQ,所以非Q則非P這句不一定正確,可能是非n1,n2,...。所以以後用三段論證法不能過於武斷。
可證偽性同樣具有爭議。在意見不合的兩人,自己都會認為自己是可證偽,對方才是不可證偽的。
20200818
在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介紹比較清楚瞭解了初步概念,再看進階的書。書中貫串的是工具主義與實在主義的概念,指的是能方便解釋事物的,屬於工具主義;認為事物實際的相貌的,屬實在主義。以現代認為相對論更正確的話,相對論屬於實在主義,而牛頓的重力吸引力理論屬工具主義。量子理論是迄今最成功的理論,但是其解釋太過反直覺反經驗,作者說那麼以工具主義的態度看它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很希望藉由更瞭解量子理論,型塑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究竟我們處在的是什麼的世界。
以物理學與演化理論發展來看,人處在的世界是無目的的。為什麼宇宙的理論是長這樣,因為它就是長這樣;為什麼人會出現在地球上,因為就是這樣子(當然有許多生化機制)。那在這樣的宇宙中,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要做什麼事?逐漸清晰。需要增加觀點,除了從生物觀點、熱力學觀點、也要融入歷史觀點、人文主義觀點與未來趨勢觀點,我想這樣應該就較全面了。
本書翻譯或語意不順或錯誤甚多,錯別字也多,雖號稱有師大教授審訂,但是品質堪慮,總合來說,內容甚好、充實,但不是很推薦本書。把物理發展與生物演化發展,與人文主義合再一起寫的,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