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島之曦 陳耀昌


1. 二戰中,空襲台灣的美國空軍都收到通知,如果看到大煙囪就是醫院,不要轟炸。那時台北的兩支大煙囪,一支屬於台大醫院,另一支就是新莊樂生院。

2.蔣渭水等人體認到,台灣知識份子的高水準已不遜日本,但並非全島台灣人均有此水準。文化才是最大力量。於是在他們的號召下,以總督府醫學校和台北師範學校畢業生為主幹的台灣文化協會,在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成立了。

3.高再得醫生是台南教會肇基者高長的兒子;高長牧師又是馬雅各醫生的第一位台灣人助手。

4.台灣的大家族中,就是阿罩霧林家最不屑巴結日本統治者,與總督府距離最遠,但與台灣民眾的距離最近。

5.蔣渭水在理念上是中間偏左,在行動上是中間偏右。

6.開元寺就是明鄭東寧時的「北園別館」。鄭經之母董太夫人來到台灣後,長期居於此。一六九零年,這裡改稱「海會寺」。一七九六年,又改稱「開元寺」。

7.《月夜愁》是鄧雨賢改變平埔族音樂。只是周添旺作的詞,把場景搬到台北市的三線路上去了,所以大家都忘了這個背景。

8.協和會的由來是滿州國提倡五族協和。五族分別是大和、漢、滿、蒙及朝鮮。




心得
    這已經是看陳醫師不知第幾本的歷史小說了,總是收穫滿滿。本書主幹是台灣大正到昭和初期的民主運動,陳醫師挑選了主角為盧丙丁、林氏好夫妻,講述這段動盪壯闊的近代史。在學時期,台灣近代史在課本中非常的影薄,幾乎僅知道蔣渭水一人而已。而授課的老師也是受黨國教育,自然也不知道。非得要有正式機關如台史館、中研院等研究,才有比較完整的資料。對我來說,這段歷史知識幾乎是空白的。雖然陳醫師所寫的是小說,只要其不偏離正史發展,不失為好切入的歷史書。畢竟歷史就是講故事,不管哪個學者整理,多少都帶有一個立場。我看他的故事書,對於該段歷史及人物雖然可能被他影響,但不必是與陳醫師同立場。
    看了他好幾本書了,連作者前序都會看,大概清楚他的理念與傾向。若不是那時期與國民黨一起渡海來台的人,又有了解來台後的歷史發展的,大多都是討厭國民黨的。這樣在今天的第三黨出現之前,難免會傾向支持某一黨,無可厚非。陳醫師對今日的政治立場與本書無關,他自己對故事中人的褒貶我覺得是蠻可以參考的。愈讀更多近代史書愈發覺得他寫書的背景知識真的相當豐富。
    盧丙丁是文協會員與台民黨宣傳部主任,又組工友聯盟,是當時赫赫名聲的社運人士。但在黨國教育下他幾乎被遺忘了。林氏好為台灣第一位女高音,政治及社會因素下她流世的名聲反而更響亮。本書藉這兩位主角講出了當時的社會民主運動。看了才知道為何文化協會一再分裂,不然以前的論文書只有寫一再分裂而已。本書以小說方式合理說明,民運人士的背景、經濟、願景不同,會逐漸產生不同的主義,如林獻堂是地主,傾向議會請願;但新文協算是比較農民背景,也受當時共產國際影響,更加激進左傾,傾向階級鬥爭,於是區區議會請願自是不滿足的。分裂後竟然攻擊自己台人,以後世之眼來看,除了惋惜感嘆,也覺愚昧。
    陳醫師與漢生病有淵源,盧丙丁也得漢生病,正是另一層緣分。本書也寫到一些漢生病的部分。目前幾乎不會遇到了,不過在當時是不少見的疾病,毀人一生。何以如此大好青年得到漢生病,真是讓人覺得可惜,上天造化就是如此不仁。對於療法大楓子油也有介紹,並且也得到珍貴的資料,引述了接受打油療法的患者口述親身體驗,真是長知識了。後序有陳醫師掌樂生後直接遇到病患,其中一個令他大為震驚。她說自己是昭和十八年到樂生院的,自己出生於台南濱町,很抱歉不會換成西元。這樣算下,從少女時代開始,到訪談那時她已經住在院區裡面七十年了,人生凍結在進院時。儘管後來已經檢測無菌了,可是早就與外面世界脫離幾十年,人事全非,使院生寧願選擇留在裡面,一生就這樣過了。
    後面林氏好的故事,一樣波瀾。輾轉於日本、滿州國、中國,她的勇敢與堅毅,在亂世中保全了一家,一面培養自己與小孩的藝術表演天分,可說是一位奇女子了。而且通過本書才知道原來滿州國與台灣其實蠻有淵源的。現在也沒有滿人的故鄉了,只有漢化的東北。
    本書背景時間為一九二零至四零年代,藉由主角的經歷,描寫主要事件議會請願運動、台文協、分裂、蔣渭水之死、樂生院、國共動盪、滿州國,讓後人能以沉浸式體驗認識這段歷史,相當精采可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