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風險之書 彼得.伯恩斯坦 Peter L. Bernstein


1. 「風險」risk這個字,是義大利文中的「膽敢」(riscare)。在此意義上,風險是一種選擇,跟命運無關。一個人膽敢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取決於他有多大的選擇自由。

2.賭徒或許以為他們賭的是「紅」、「七」,但事實上他們賭的是時間。輸家把長久想成短暫,贏家把短暫想成長久。遠離賭桌的保險公司經理,也以同樣的方式處理他們的業務。

3.斐波那契的《算經》代表人類踏出馴服風險的第一步。

4.大數法則只告訴我們,當丟的次數愈多時,得到的平均值與真實平均值之誤差,會比丟擲次數少時得到的平均值,更有可能小於某一預設的數值。

5.大多數現代統計學家都認為,二十分之一的成功機率就足以證明一種結果有意義(幾乎可確定為必然的現代說法)。

6.在常態分配下,約有六八%的觀察值會落在全部觀察之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之內,九五%會落在兩個標準差之內。

7.要發現常態的觀察結果,有兩個條件。第一,觀察次數必須相當多。第二,必須每次都是獨立的觀察,就像丟骰子一樣。除非先有無秩序存在,否則就沒有秩序可言。

8.我們應保持相當彈性,認清均值迴歸不過是一件工具,不是萬古長新的教條、信眾行禮如儀的宗教信仰。

9.風險管理的本質就在於,使我們有能力掌控結果的範圍,擴張到最大,同時使我們全然無法控制其結果的範圍,縮減到最小。但我們對因果之間的關係還是一無所知。

10.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經過比對檢驗,發現你的表達不精確,我們就懷疑你根本沒什麼可資表達的。

11.特定期限內,個股或其他資產相對於整個市場的平均波動性,稱為「beta」。

12.喬福瑞的結論是:「持有投資組合的真正風險在於,在持有期間或到期日,持有人都不見得能從中取得亟需的現金。




心得
    不同大師對於風險的定義不盡相同,普遍的解釋認為風險等於蒙受損失的機會,或者不確定性,似乎都還有些籠統。杜拉克認為風險為本金歸零的機會,因為沒有本金了就無法繼續留在市場上,再無翻轉的機會了。或許這是個好解釋。
    看看風險的歷史相當好。風險既然牽涉到不確定性,那麼必然就與統計學、機率、隨機抽樣等觀念相關連了。在宗教教義解釋一切的時代,對於過去與未來都有了解釋,人們不需要有機率觀念,成敗都是運氣或是天神。不過有趣的是在早期威尼斯航海貿易時期就有約定如沈沒,不需賠償;如損失需賠償之比例等等。他們知道航海的不確定性高,這個不確定性就是機率的概念。如果陸上之事如賭博、下雨等是天神決定,凡人不敢預測,那航海也是海神管的呀,怎麼就敢預測呢?哈。
    到宗教逐漸鬆綁,對自然的觀察逐漸起來,愛賭的賭徒醫生卡達諾作為先河,開始研究各種機率。哈雷、牛頓、高爾頓等或多或少也都參與了機率的研究,到十九世紀後逐漸成熟。我很感謝是活在一個有成熟機率觀念的時代,因為生命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選擇,不管重要或瑣碎的。而幫助我們做出決定的,就是機率的觀念。資料的蒐集、奧坎的剃刀觀念等等,都是在提升我們對一件事情,評估其機率的可靠性。由於已經進入量子力學的時代,大家知道其實一切是充滿不確定性,只是在巨觀的環境下「幾乎完全」會遵守牛頓力學,實際上我們知道這也是機率,那麼學習自然學科,其實也是提高我們判斷運動結果的成功率,亦即風險降低。
    風險講到最後,跟錢幾乎脫離不了關係。有論文證明,投機者的長期期望值為零,真的必須謹記這一結果;股市指數的鐘型曲線中心位在正的,表示有長期向上的模式;均值迴歸的特性讓股票或經理人的表現不會永遠長紅,勝者是心臟夠強,在大家都買看好之時能賣,反之亦然。不過現在金融理論都已經研究到市場投資與因子投資了,應該是風險管理的最大化了。
    後面一些章節介紹現代的一些風險概念,古典經濟學設定人都是理性的,現在逐漸承認並非所有決定都是理性的,甚至理性決策的比例不高,另外投資人也不能即時獲得該有的訊息來產生決策。一些心理習慣都可能影響行為,這些章節就有點像丹艾瑞利的著作了,像是金錢心理學。我們了解到風險的歷史、影響決策的因素、不理性的行為、論文中界定風險的指數等等,能更加輔助在投資時的信心。追根究底,我們是能馬上適應更好生活、天生恐懼損失的生物,我認為研究這方面的機轉、改變之,說不定更前端、更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