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平面二十公尺,心搏速度可能降到平常的一半,血液從四肢流向核心重點器官,肺部因外界壓力而坍縮到原本大小的三分之一,大腦突觸的觸發頻率降低,此時大腦進入平穩的冥想狀態。
2.這種血液分流的現象稱為「末稍血管收縮」,血液流向大腦與心臟,為大腦與心臟保留了更多的氧氣。
3.第一個階段是身體抽搐,是二氧化碳的累積,並非是缺氧的徵兆,它提醒你還剩下幾分鐘的時間就真的需要呼吸。第二個階段的生理反應,脾臟會釋放多達百分之十五富氧的血液進入血液循環。
4.鯊魚在正式開咬前,通常會進行類似味覺測試的動作,牠們會用鼻子輕撞獵物並同時發出脈衝電流,如果顯示測試物能傳導電流,如同動物或人類肉體能夠傳導電流一樣,鯊魚就很有可能會開咬。
5.鯊魚對電場的偵測靈敏度非常高,大白鯊能偵測百萬分之一二五福特的電場,角鯊的偵測靈敏度可達二十億分之一伏特。
6.在滿月的日子裡,有些軟體動物會以磁北極作為參考,從較深的區域遷移到較淺的區域進行獵食活動,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習性可以追溯到二十億年前,當時是地球最早的海洋細菌,已經使用微小磁鐵礦沿著地磁的磁力線游動。
7.人體內也有磁鐵礦沉積區,它們分佈在頭骨裡的篩骨。這些磁鐵礦沉積物在人類頭部的相對位置,與它在鯊魚或其他遷徙類海洋動物中的位置有很高的相似性。
8.在印尼、墨西哥、玻里尼西亞等地方的許多文化,在語言上也是採用絕對方位制。
9.海豹在潛入深海時,能反射地讓肺泡坍陷來避免減壓病。一旦肺泡坍陷,自然就會限制血液和肺臟裡的空氣進行交換,進而防止血液和組織中的氮含量達到飽和。
10.海豚的發聲頻率範圍從最低的七十五赫茲到十五萬赫茲,而一般成年人講話的主要頻率範圍大約介於八十五到三百赫茲之間。
11.為了防止自己溺斃,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關閉喉部。我們天生就有這種反射動作,當新生兒被放入水中時,他的喉嚨就會自動閉鎖。
12.事實上傷害是當閉氣者失去意識且昏迷超過兩分鐘才會產生。水會促使身體的血液從四肢流向大腦和重要器官,這個潛水反射機制幫助你延長閉氣時間。
13.血氧低到百分之六十五時,將會嚴重影響大腦的基本運作;低到五十五,已經足以令人進入昏迷狀態。頂尖的自由潛水員,可以在百分之四十下保持清醒,還能控制肌肉做出運動。
14.三公尺的深度是達到不浮不沈的中性浮力。由於人體的肺部在下潛過程中,會因被壓縮而導致浮力愈來愈小,因此潛水愈深,浮力愈小。超過某一個特定深度時,浮力甚至小於重量,人體會自然下沈。
15.藍色的魚在海裡是相對罕見的,因為藍色的魚身在較深的海裡,也容易反射僅存的藍紫色光而暴露行蹤。可是紅色的魚就相當普遍了,因為紅色在深海中是很好的保護色。
16.自由潛水不僅僅只是一種閉氣的運動,它涉及感知轉變,會讓你的價值觀、態度都產生變化。
17.抹香鯨發出的聲音脈衝,曾記錄到最大分貝為兩百三十六分貝,巨大的聲響可以傳播好幾百公里遠,是地球能發出最大音量的動物。事實上236分貝如此之大以致於空氣中不可能存在這種音量。在空氣中,超過一九四分貝的聲波已經變成一種壓力波。
心得
相當有趣的一本書,作者探索海下各深度的情況,以及人類在其中的角色、能做的事,所進行的一番探求。從書中了解許多從不曾聽聞的事實,如現實中水下二十公尺左右有一個水下實驗室水瓶座號,但不是電影中那麼浪漫。水下的空間相當的高壓,與陸地上的氣壓不同一個層級,容易引起不適、意識改變;水下空間的濕度也是極度飽和,所以衣服、頭髮永遠濕黏黏,器物表面幾乎不會乾,相當不舒服。
再往更深,有一群極限運動愛好者企圖尋找潛水深度的極限,與身體的極限,往水下一、二百公尺潛下去,靠的是岸上呼吸的一口氣。在作者實地採訪的那次,就至少發生兩起幾乎致命的昏迷事件,相當恐怖。儘管如此,這群人仍樂此不疲,每每往更深處潛下去。
也因為本書才知道,實際上浮力會隨著潛水深度而減少,原因是體外巨大的水壓會使肺臟壓縮,所以體積減少浮力減少。大概三公尺是一個平衡的深度,不浮不沈;再更深的海下,就是重力小於浮力了,若不運動抵抗則會自然下沈。
水下小潛水艇,七百五十公尺那章節也是相當有趣。在墨西哥灣內,竟有人徒手打造能浮沈七五零公尺深的觀光小潛艇,作者的體驗相當深刻。在幽閉空間中人產生恐懼、幻覺、恐慌等,但是光線全暗,到二百公尺下以後,體驗到的是一種神秘的謐靜,有海中生物特殊的發光、聲納的喀喀聲,讓人忘記恐懼,進入一種全身靜坐的狀態。當他們抵達海床,他發現那是一片軟深的厚毯,是數千年堆積來的,各個海中生物的遺骸碎片。而且也不是死寂一片,有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存活其中。由於演化的關係牠們有的甚至連表皮都變了,不過這也是演化的力量,適應力的偉大。
在三千公尺一章,主要是描述追尋抹香鯨之旅。在百年之前,抹香鯨因小說的關係被認為是兇殘、吃人的海中怪獸,白鯨記那篇的原型是抹香鯨襲擊一條船,導致船上倖存的船員在大海中無助的飄盪,因缺乏食物,最後演變成人吃人的事件。後來被作家改寫為小說作品,更加速了抹香鯨族群的減少。其實這種大型動物有著自己的文化與溝通模式,也絕非錯誤認知中的殺人動物典型。或許書中對於鯨類的描寫,過於擬人化,有點浪漫了,不過鯨類自己有著溝通的方式,其與自然環境相處的和諧,是絕對有的。本書作者在不同海洋深度的體驗,都相當的珍貴。非常謝謝作者提供這樣的經驗談,讓我們能更了解這與我們息息相關,神秘的海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