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津辭典》將「後真相」(post-truth)定義為:「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的種種情況。」
2.一件事實的真假與我們對它的感覺無關,而嘗試找出真相才是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
3.後真相並不是主張真相並不存在,而是比較貼近另一種狀態,即事實沒有我們的政治觀點來得重要。
4.選擇那些支持自身立場的事實,然後拒絕與立場相左的事實,這似乎就是創造新的後真相現實的重要成分。
5.人會在信念、態度和行為之間尋求和諧,當這三者失衡時便會體驗到心理不適。而在嘗試解決這種不適感時,首要目標會放在保持自我價值感。
6.一、認知失調。二、社會一致性。三、確認偏差,所有這三類實驗的結果顯然都與後真相有所關聯。在後真相時代,很多人在形成自己的信念時,似乎並不依循正規的推理過程。
7. 達克效應:有時又稱為蠢到不知道自己很蠢效應。這種認知偏差是指受試者的能力過低,往往不能體認到自己的無能。請注意,除非有人全知全能,不然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這種效應的影響。
8.宣傳的目標是建立忠誠的擁護者。重點不在資訊交流,而是要讓我們「選邊站」。
心得
在充滿假新聞的時代,要維持好正確的信念是很困難、不容易的事情。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後XX的意思原來是這樣:構成原XX的要素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感覺及目的更重要。如後現代的意思,現代是指相對於近代,現代更加啟蒙、科學化、理性等,而後現代可解釋為,科學化、理性等要素已不是考慮的最重因素,感覺如何,以及想達成什麼目的,更重要。
後真相就是指,真相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宣傳者及接受者的感覺,以及信念是什麼更重要。而製造後真相的人,往往帶有政治目的,需要被蒙蔽的人群更多,去達成他的目標。可悲的是接受後真相的人,往往也有某種傾向,在接觸後真相時忽略了相對應的事實,而強化本來的偏見,於是受到操弄。
我認為全書最重點在於,我們必須注意不要快速、輕易的形成一個信念。信念的形成必須依靠事實,與邏輯推理,盡量不要形成於道聽塗說。因為所有的後真相都具有目的,一不注意就成為他人利益下的犧牲者,就像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鈔票一樣。
另外本書也提到「假平衡」,這個例子是福斯電視台邀請支持地球暖化觀點的科學家,與不支持這觀點的人在電視上公平辯論。但實際上光是兩造「公平辯論」,這本身就已經不公平了。這讓觀眾會認為好似該問題沒有定論,兩方的論點的證據力、嚴謹度都同等。實際上對於地球暖化的研究已經有千篇以上的論文支持了,正方的立場是非常堅實,而反方通常來自辯論技巧,或可信度不高的文章。所以如果要實際公平,那就是反方也要做翔實的研究後再來辯論,不然根本不應該放在一起辯論,而是應該要用解惑、解答的方式進行。
本書輕薄,易於閱讀,了解後真相在現代這種充滿利益算計的時代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