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戰爭時期,所有民眾都要總動員,連我們這些小學生也不能例外,要全力支援戰爭。成年男子要當兵、當軍伕、勞務工,成年女子要參加救護、滅火、生產。
2.琉球雖然直到一八七九才亡國,成為沖繩縣,然而琉球人被灌輸日本意識比台灣人早得多,因為琉球自一六〇九年起就承認九州的薩摩藩為宗主國。所以二次大戰結束後歸美國託管,一九七二年美國准許琉球人民公民投票,選擇歸日本或恢復琉球亡國,投票結果九十九%贊成歸日本。
3.韓國也和日本一樣被日本統治過,他們卻仇日,甚至把日本總督府都拆掉,誇獎韓國人有骨氣。那是因為終戰後,韓國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當年他們也跟臺灣一樣劃歸中國統治,我猜想他們也會跟台灣人一樣親日。
4.異族學漢文、漢字就沒有原來那麼精緻,因為粗糙,漢人就稱呼這種話叫做「胡人說的話」或「八旗人說的話」,被簡稱為「胡說八道」。這其實本意是指講話沒有深度的意思。
5.閩南語同一個漢字有「文讀」和「白讀」二種讀法。「文讀」又稱讀書音,「白讀」又稱說話音現在五六十歲(2014)以下的人,都是經過掛狗牌時代,他們幾乎不會辨別文白讀。
6.終戰後,日本政府的行政系統瓦解,但是久久也沒有看到「支那兵」,臺灣就變成一個無政府狀態,整個社會就被黑道把持。當年所謂黑道就是各村里的獅陣。
7.日治時代,貨幣是使用台灣銀行發行的日圓,稱為「臺灣日圓」。當時的最高面額一百日圓的背面,印有二棵檳榔樹,俗稱「菁仔欉」。
8.終戰到卅八年的三、四年間,年貶率太大,那時候政府印鈔票也來不及印,在民國卅七年下半年後,鈔票只印單面,背面是空白。
9.台語八聲調:一獅、二虎、三豹、四鱉、五猴、六狗、七象、八鹿。二和六很接近,現在的台語已不再使用第六聲,實際上台語是七個聲調。
10.從前新娘出嫁,陪價品一定要有「四點金」,即是縫紉機、腳踏車、電風扇、收音機。
11.墨魚裡面有一個骨,留起來曬乾,切成一塊一塊就當橡皮擦用。
12.臺灣牛有水牛及赤牛兩種,水牛適應水田工作,力氣較大,通常是耕田用的。赤牛國語叫黃牛,牠不習慣在水田工作,所以赤牛是耕旱田或拖牛車。
13.過去的人宴客最困難的就是準備桌數,不像現在的人不管接受與否,就先把請帖寄給親友。古早親友包紅包才能寄給人家請帖,否則被誤會向親友強索紅包。
14.天兵天將下凡後,就駐紮在本村四周,村的中央設有指揮中心,合稱之為「安五營」。
15.台灣人的清明節分有兩種,一種是農曆三月初三,又稱「古清明」或「三月節」,多數是祖籍泉州人過的節。一種是廿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就是從冬至算起第一百零五天。
心得
作者是號稱大甲老仙ㄟ的耆老,本身是醫師,算起來應該是昭和很初期就出生了,所以熟稔從日本時代到現代的各種社會變化。本書讀起來相當有趣,介紹從日治到戰後的各種臺灣習俗、文化的演變,令人心往神馳。另外作者也是在國民黨掛狗牌前就熟悉母語的人,所以對於台語的正音相當有正確的經歷及看法。從前大部分人生活清貧,地大但不值錢,種菜、稻也不能自己收成,大部分都被日本政府或後來的國民政府剝削走。在這之下小孩子儘管克難,也有一套成長的方法,饒富趣味。全書感覺古早與現在最大的差別,就是現在物質太富足了,幾乎要什麼就有什麼,沒什麼困難,也因此不懂得珍惜與惜福。古早一雙鞋、一隻錶都不可得。嫁妝有一隻錶就是不得了的事了,儘管那隻錶早就壞了也沒差。甚至沒有鉛筆盒這種東西,因為學生一人就只有一隻筆而已,不需要盒來裝。
我喜歡看這種介紹臺灣古早的散文,因為這些年代我來不及參與,太多的傳統又已式微,難以接觸。看這類的書讓我們認識到先人的真實生活為何、他們的經驗是什麼,來豐富自己的認知經驗;另一方面藉著了解這些市井普羅百姓的生活,我的生命似乎也與他們連結在一起,我不再是孤伶伶的出現、存在在現在、在這塊土地上,而是諸多過去先人在這裡的快樂與淚水、艱難與歡愉後的結果。這樣的認知讓我感覺溫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