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生命的法則 西恩‧卡羅爾 Sean B. Carroll


1. 我們研究人類生命在分子階層的活動所了解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所有事情都受到調空,而且是全面的調控。

2.身體中超過93%的膽固醇位於細胞之中,執行重要功能;剩下的7%則在血液中。血液中的膽固醇有三分之二位在低密度脂蛋白裡,三分之一在高密度脂蛋白裡。

3.許多致癌基因(包括bcr/abl)直接或間接的效應,是讓Rb蛋白上的磷酸增加,而使得活性受到抑制,這樣細胞就會持續複製。事實上,幾乎在所有人類的癌症中,Rb蛋白的活性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

4.人類的基因組大約有兩萬個基因,其中只有大約一百四十個經常突變,而且均分成致癌基因和抑制腫瘤的基因。大部分的癌細胞包含了二到八個突變,分布在這一百四十個基因上。

5.物種在生態系中出現或消失所引發從上到下的強烈效應,稱為營養級串聯(trophic cascade)。

6.關鍵物種:並非所有物種在生態系中的地位都相同。有的物種就數量或是生物質量來說,對於穩定所在群聚的生物多樣性,所發揮出來的效應遠勝於其他物種。

7.有些物種經由營養級串聯,能發揮強大的間接效應。

8.體重一百五十公斤是個區隔明顯的界線,體重在這界線之下的動物,數量通常透過被掠食而調節;超過這重量的動物則否。

9.動物遷徙能得到更多的食物(減少由下往上的調節),同時也較不容易被捕食(減少由上往下的調節),因此數量可以增加。

10.會遷徙的物種,族群密度及數量比非遷徙的動物超出許多。




心得
    本書前半部分介紹小層級的發現,包含膽固醇分子、基因表現的調節,海星與貽貝數量的變化、過去的藥物發明等,主要藉這些來說明身體的恆定現象,其實是生理機制有所調節而成的,而這個調節的型式通常是最原始是發動,平常受抑制,然後外在環境改變時抑制子被抑制了,因此就發動起來。
    這樣似乎有種繞著彎作用的感覺,如果我們探討一下,以前有某種生物的生理機制是平常不動,環境來的時候發動這種直接型,和繞彎型的生物競爭,繞彎型生物的變異性較大,存活率應該也較高,因此就取代了直接型了。這是生物的真理,小至分子層級,大至生態系大部分都是這種回饋機制。因為這種回饋機制有緩衝,較複雜又不過於複雜,或許才是真理。在社會上是不是這樣的存活性也比較高呢?原始是發動,因為生物就應該主動動起來,而不是有環境才去做,因為環境通常是不適合的。
    後半部主要寫到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的動物生態系。經過幾十年的維護後,生態逐漸恢復到穩定,獅子也回來了,雖然還沒有到很多。非洲野牛因為過少,必須從其他國家公園運過來。在此各大型哺乳類的生態系也展現出了回饋調節機制。其實一塊面積多大的土地上,能夠負載多少動物的重量是能夠推估出來的,例如該地一平方公里能負載7000公斤的草食哺乳類,而現時僅5500公斤,所以復育有成,還能再增加。人類使用地球已經超過100%了,代表負擔太重,因使用各種工程及化學方法壓榨土地生長力,也出現了各種未曾出現的症狀,例如藻華、稻米芽蟲等,這些是生態系失衡的結果,書中直接稱之為生態癌症相當精準且妙喻。生態癌症的結果就是造成長久之下的各生態地位受損,最大受害者就是頂層獵食者,真的就如人類的癌症。       生態的健康與否與人類未來能否健康的存活在地球上息息相關,就如之前看《第六次滅絕》一書一樣,我們或許能救一些物種存活於實驗室,但是生態系一旦毀滅就是毀滅了,原有的物種也回不去了。減碳生活、減能源生活來愛地球,不然以生命的法則來看,就像非洲野牛遷徙一樣,我們只剩遷徙一條路了,只是又能遷到哪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