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損毀書籍是仿效西哥德人的野蠻行為。書本是人類最神聖最高貴的成就,人們發揮能力寫下了自己最高明的見解與情感,透過書頁與人分享。
2.妒忌是無知,模仿是自殺,無論好壞,每個人都必須接受自己;儘管廣闊的世界充滿善舉,但若不在屬於自己的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穀物也不可能自己送上門來。
3.你們對別人做的壞事,會以罪惡感的形式困住你們;而別人對你們做的壞事,會以憤慨的形式困住你們。透過贖罪,你們可以擺脫罪惡感;透過寬恕,你們可以擺脫憤慨。只有從這兩種鎖鍊之中解放出來,你們才可以心中有愛,步履輕盈的開始過你們的生活。
4.教授把這些人物混為一談,似乎是在鼓勵小男孩認為,偉大的科學發現未必真實,而傳說中的英雄也未必全是想像。他們肩並肩行經已知與未知的領域,發揮最大的智慧與勇氣。
5.上帝要叫你站起來的時候,並不會用天使的聖歌或天使長的號角聲來召喚你起來。祂要叫你站起來,是透過讓你覺得孤獨、覺得被遺忘的方式。只有在你真正覺得自己被遺棄的時候,才會面對現實,知道接下來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握在你的手中。
6.我個人相信,人生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掙來。這是應該自己去掙的。因為如果不需要努力就得到有價值的東西,那麼就會揮霍。
7.從這一本又一本的書裡,我學到的一件事是,人生經驗有太多不同的樣貌,所以在像紐約這麼大的城市裡,每一個人都可以認為自己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此刻所體驗的一切,都和我們過去的經驗不盡相同。
8.(菱形)廓線往內趨合來得讓人如此猝不及防,而又如此無可避免。廓線剛剛開始轉彎的時候,你人生的這兩條對稱線,距離還非常遙遠,讓你察覺不到它們軌道的變化。兩條線雖然開始朝內偏斜,但世界看來仍舊無比開闊,你沒有理由懷疑它有一天會縮小。但這個過程開始好幾年之後的某一天,你不止察覺到世界外牆向內偏斜的軌道,也發現那個終點已遠遠在望,你面前的疆土已經以加快的步伐不斷縮小。
心得
本書是睽違已久,莫斯科紳士作者的新作,主軸是一群人的旅程,作品中的一本書英雄大全呼應全書主軸。所謂的英雄,幾乎都是踏上旅途之人,並且在旅途上遭遇一個又一個的困境。有的問題順利解決,有的則否,但不變的是英雄們面對困境的勇氣。正好之前看過坎伯雷的神話的故事,確實有符合英雄的歷程。通常中間的故事並非讓人相信一定是真實發生的,其作用在於要讓人去了解並且思考故事後面要表達的涵義,或者有一個偉大的典型能夠模仿。至於書名林肯大道,其實本公路在書中故事中並無太重要的地位,僅是連接主角家及紐約的管道。角色們的故事幾乎發生在紐約及其他,而少發生在林肯公路上。
史詩奧德賽奇航記的主角尤里西斯,在特洛伊之戰後返回故鄉綺色佳,卻接連發生變化,花了10年才回到故鄉。本作中也有一位角色尤里西斯,除了他是奧德賽史詩的直接比喻之外,主角也是尤里西斯。明明目標是西邊的洛杉磯,卻被奧德修斯的部下打開風袋似的,飄到最東邊的紐約。或許也暗喻我們每個人都如奧德賽奇航記一樣,航向我們的旅途,不時有風袋的搗亂使我們偏離方向。
公爵似乎是沉下去了。以前面的篇幅來看,公爵夫人擅於變通,理應放棄鈔票,游上岸才是。最後的金錶滴答響,暗示著前面所述的被逮捕的時候也沒有為自己辯護,那麼這次也就這樣子了。每個人都有改變,或許公爵夫人的改變,就是不再視野狹小,變成看著大局了。偷車、偷錢的帳還沒還給好友,這時的他應該也會想著,我這樣被打一頓沈船,就是我的債吧。不管後續公爵生死,他也不會再去找埃米特了,因為他們之間的債已經結束,可以各自開始新人生了。
主角的最後我想是有拿錢,這是基於他的正直與對弟弟的責任。毛毛明確的寫道將錢分給他們,而他也確實有留給公爵,以及他路上也有對朋友盡責,所以我認為這是他的不變,而不是變。作者也沒有必要在大幅的篇長之後,一手黑化自己塑造的正直主角,因為本書不是在描寫人心險惡之書,而是英雄旅程之書。旅程之後,有的人可能會改變,有的人可能不會改變,有的可能得到什麼物質,都沒有關係,因為英雄旅程的重點不在結局是什麼,而在於出發的勇氣,以及途中的際遇。
綜篇主角的描寫較為平直,讓讀者能夠預測,無意外起伏之感。如貫穿本書中的作品英雄大全,英雄都有某個缺點,又如主角面對毛毛姐所思考的過剩的美德來看的話,以主角是他自己的英雄,那他的缺點及過剩的美德或許就是太過負責任以致呆板了。在上流法則書中我能想像主角兩人應該是作者形塑同一人分成兩個角色,但埃米特與公爵難以想成同一人。
或許公爵與毛毛才是同一人的不同角色,一個想法是最直,一個是最彎。
比利、尤里西斯、教授的轉折令人動容。比利代表人們心中對人生遷徙旅行,及對於英雄神話故事的純真崇拜,無關乎年齡,只是有了年齡後,人們被更多的教條、現實環境、倫理等給束縛住了。因此當尤里西斯與教授遇到比利後都被激發了,他們其實是被埋藏在自己內心深處、從前那股原始的熱情,再次被比利所點燃。這兩個角色也是書中我最喜歡的,希望他們的結局是好的。就算不是,他們也已經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了。
書中的女性,一如之前的作品,都是充滿智慧,或幹勁,或勇氣。本書中的主角媽、莎莉,她們最怕的就是過著同樣的每一天,所以毅然拋下一切,踏上尋找不同日子的路上。儘管每個人的動機不同,但拋下一切是一樣的。就女性角色的部分我很讚賞作者。
不知作者是否要表達出什麼主旨。若是莫斯科紳士,一開始的寫作動機並不是文以載道,而是作者在日內瓦一個小觸發開始產生的故事,最後藉由時間的推移及角色的選擇,逐漸將好的寓意顯現出來。本書旅程2400公里,地理上相當遼闊,但時間僅10天,恰恰與莫斯科紳士相反:狹小的空間,橫跨數十年。但是一樣看得津津有味。我想教授的內心想法或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人的一生就如一個菱形,在最闊時由於太寬了,所以兩邊在縮近時我們很難察覺。當發現時其實兩邊已經很狹小了,而我們也被限制在如此小的空間,日復一日,無法再進行我們生命的旅程。
但是八歲的比利出現了,向教授講他這10天的遭遇,遠超過教授10年來的無聊冒險。這破除他菱形人生的限制性幻想。只要踏出旅程,就能獲得不同的冒險經驗,隨時開始都可以,甚至只是八歲也可以。我想這或許也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主題之一。
本書的結局算是半開放,或是還沒完結;對比莫斯科紳士就算是完整且圓滿的結局,可能使讀者稍嫌不滿。莫斯科紳士橫跨廣大的時間軸,雖然空間較小,但讓人感覺格局更為壯大。三本相比,個人較喜歡紳士,法則與林肯差不多。都是雋永的好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