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語言學家解破台語 劉承賢


1. 在社會語言學裡,方言指的是同一種語言的不同變體。總的來說,語言學裡頭定義的方言,是「未經學習但彼此仍能通話」的兩種語言變體。

2.參考了別的語言,文字創造就不必從零開始,也因此多文字系統有著共同的元素,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譬如法文、英文、德文、越南文都使用羅馬字。因此「漢字」是許多語言的文字體系共同使用的文字。

3.「諺文」是朝鮮王朝世宗(1397-1450)創制的拼音文字。現在的韓國稱這個文字為韓字。

4.比起華語,台語還是有著比較強的「粒粒分明」傾向,也因此這個「乘車時」,台語總要說「坐車的時」才好,不然聽起來就是怪怪的。台語不論是「時」或「時陣」,前面區隔的「的」不要輕易省略。

5.台語中只能用「毋」做否定的詞:捌、著、是、知、敢、肯、甘、好、甘願、通。




心得
    本書是台語文法書,意思就如同英文文法書一樣,介紹文法,並非有趣的生活故事書。沒有接受過台語的學院訓練,不懂台語在書寫體上的寫法,來看這本書蠻吃力的,因為很多都不知道在寫什麼。書中的例句僅能用現有的台語能力去推測。儘管如此對我來說本書仍然是有趣的。不少台語的用法在書中得到說明,而且不同語言之間其實是沒有詞詞對應的,所以拿通行的國語「華語」詞或文法去直接翻成台語,雖然聽得懂,但是這是不對的,對正港純熟的台語使用者來說也不甚尊敬。
    現在在台灣是華語強勢的社會,新人類上學都是使用華語溝通,華語已是新兩代台灣人的母語了。相較下台語變成上一代人的母語,已然不同。台語有許多與華語不同的文法、詞彙,音調與單詞的含意都高出華語不少,不僅涵蓋廣泛,甚至還有不同情境下、對象不同時同一字有不同意思,可謂細膩很多。但不少的使用規則在新一代的使用者以華語邏輯框架下,已經鬆動了。因為講不標準也懂,那後來逐漸就變成不標準是標準的了。標準用法逐漸凋亡,兩種語言逐漸趨於一致,少了很多耐人尋味的差異性甚是可惜。
    父母的語言,如同父母的家鄉,是我們生命的根的一部分,也是記憶的重中之重。語言或詞彙改變了,記憶就改變了,會使我有失根之感。我願持續使用並精進父母的語言,使父母的記憶、家鄉的文化與我常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