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格蘭起步非常早,所有煤田早在一六四〇年以前就生產煤炭,讓英國穩居十九世紀全球經濟霸主的寶座。十八世紀初,蒸汽機是第一個以燃燒化石燃料為動力的無生命發動機。
2.人口眾多的大國若要完全依賴再生能源,需要我們目前仍缺乏的兩樣東西:大規模、長期的電力儲存,以及大範圍的高電壓電網,才能從陽光充足或風力強大的地區,輸送到都會區和工業集中地區。
3.由於投入的化石燃料和電力日益增加,作物的收穫量才會如此豐富,也能夠預測產量。
4.農業由太陽輻射提供能源,特別是可見光譜中的藍色和紅色部分。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是植物細胞中對光線敏感的分子,吸收了這些波長的光,用來為光合作用提供動力。
5.鉀的生產成本最低,來自露天或地下礦山的氯化鉀;磷肥是從挖掘磷酸鹽開始,加工後產生合成的磷酸鈣化合物;氨是製造所有氮肥的起始化合物。如果作物的產量要高,則每公頃需要一百多公斤的氮。
6.豆科能夠字供應氮。苜蓿、三葉草等豆科覆蓋作物也是,但是主要糧食作物都做不到這一點。若要從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中獲益,唯一的方法是與苜蓿、三葉草、大野豌豆等輪作,先種植這些固氮作物幾個月,然後梨地使土壤補充活性氮,再讓之後栽種的小麥、稻米吸收。
7.把飼料和養雞加起來,最保守的數字是每公斤的肉約兩百毫升柴油當量,最高可達一公升。如果加上後續,那麼餐盤上的一公斤烤雞會需要三百至三百五十毫升的原油。
8.所有海鮮的平均值高得嚇人,約每公斤七百毫升,而一些野生蝦子和龍蝦最大值超過每公斤十公升柴油。
9.目前全球淡水及海水養殖的總產量已經快接近全球野生撈捕量。二〇一八年養殖量為八千兩百萬噸,野生捕撈物種為九千六百萬噸。
10.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最近的肉類消費量每年一直低於三十公斤。最好的營養建議是,我們每年吃的肉量不需超過成人的體重,即可獲得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11.全球產量多半是以熱塑性塑膠為主。聚乙烯(PE)占全球塑膠二十%以上,聚丙烯(PP)約佔十五%,聚氯乙烯(PVC)佔十%。熱固性塑膠在加熱時抗軟化。
12.第一種塑膠在十九世紀末少量生產,最著名的是硝酸纖維素和樟腦製成的賽璐珞,但其易燃性高,一九五〇年代被取代。
13.鋼分成四大類。碳鋼無處不在。合金鋼改善了硬度、強度、延展性。不鏽鋼。工具鋼可用於切割鋼和其他金屬,製作模具。
14.水泥製作方式,是將石灰石粉(鈣的來源)、黏土、頁岩或廢料(矽、鋁和鐵的來源),放在大型窯爐中加熱至少高於攝氏一四五〇度。這種高溫燒結會產生水泥熟料,然後磨成細粉狀水泥。混凝土是由粒料和水組成。像沙子這種比較細的粒料,有助於提高混凝土的強度。
15.二〇二〇年,全球貨幣交易總額每天接近七兆美元。
16.十七世紀,荷蘭航行到巴達維亞的平均時間為二三八天(八個月),從巴達維亞到出島(長崎港內的荷蘭基地)還要再一個月。平均時速為四・七公里。
17.中國是最大的消費者製造商、俄羅斯出口非常大量的能源和礦產,以及矽谷的印度軟體工程師團隊。
18.二〇一零年代,休旅車成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發電,領先重工業、卡車運輸和航空。
19.全球暖化已經升溫攝氏一・三度,再新增十五年的排放量,就會超過一・五度。最新分析結論是,全球暖化已經確定會升溫二・三度。
心得
本書類似真確,是介紹世界真實面的書籍。與真確方向不同的是,本書介紹著重在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結果。當今世界是一個以化石燃料為基石的世界,用品、能源幾乎無不由化石燃料來。人類每年的食物,也是需要化石燃料製造的肥料灌溉,才能收穫足以養活地球全人類的產量。光是這一點作者說,想要停止化石燃料為首要條件來達成減碳或碳中和,或許是可以的,但是代價是一半的人類必需下田去從事農業生產,才有可能不用化石燃料的情況下,減少肥料的幫助來生產足夠的糧食。這意味著我們什麼事都無法做了,只能當農夫,只是這樣的生活現在人誰能接受?
構成人類社會的四大原料,幾乎背後也都是化石燃料。不然沒有肥料、沒有鋼鐵、沒有房子、大型建設、沒有塑膠,連醫療上的無菌也變得困難。
其實環保的書看了不少了,看到後面總是有種絕望感。這個世界就好像是七十億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樣,沒有動力及動機。就算想做環保,成效非常有限,因為化石燃料早已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了,無法說停就停。就算有一天發電都變成綠電及核電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仍會繼續。這個後果就是空氣污染、酸化以及全球暖化。我們個人的努力可由使用在地商品,減少潛在能量消耗、減少購物及省電生活形態開始,希望近未來能看到世界有所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