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後,Formosa在台灣被音譯寫成「福爾摩沙」,並逐漸通用。Hermosa則在近年來才被音譯為「艾爾摩沙」(西班牙語H不發音)。
2.從海上看整個島有如雞籠,故稱和平島為「雞籠山」,並稱和平島對岸的基隆陸地為「雞籠頭」。閩南航海人以地理特稱命名,重東亞到東南亞(新加坡)的海上,就有好幾個「雞籠」、「雞籠山」。
3.松山原名錫口,原來這裡本是台北原住民的一個聚落,漢人漳泉移民的音譯地名有「猫里錫口」、「毛里錫口」等。到了日本時代不規則改名成松山。牛罵頭改成「清水」、林圯埔改成「竹山」、阿公店改成「岡山」等。
4.當年淡水河沿岸的原住民,以獨木舟載運農產品到淡水河港口與漢人交易。原住民稱這種獨木舟為Bang-Kah,後來就成為漢人稱呼這個港口的地名。大台北地區原住民馬賽族所說的「艋舺」,可能源自古南島語Bangka,今天的菲律賓語還使用這個字。
5.在早年的台語漢字,「貓」(Niau)是貓科動物,「猫」(Ba)是不一樣的靈貓科動物。果子狸(白鼻心)台語叫「果子猫」。貓空以前的地名台語叫Ba-khang,是猫。
6.西班牙文Santiago就是San Jacobo,天主教中文譯作聖・雅各伯,是十二門徒之一。
7.富貴角的由來根據伊能嘉矩的說法,源自荷蘭古地圖標示的荷蘭文Hoek(音hu:k),就是角、岬的意思。日文音譯漢字成「富貴」。由於日文漢字的貴與基發音相同,所以「富貴」有時也寫作「富基」。
8.當時西班牙人把野柳視為可怕的魔鬼岬角。西班牙文Diablo,可以確定就是台語野柳的來源。
9.台灣在清代樟腦業興盛,很多民眾合股煮樟腦為業,而腦灶常以每十灶為一「份」。新北的「十分」當地早年以煮樟腦為業,可能有十個股份,或是有十份腦灶,也就是一共有一百個腦灶。「五分寮」、「八分寮」等都可以解釋。
10.新竹關西鎮,舊地名是客家語「鹹菜甕」(Ham-coi-vung)。日文漢字「鹹菜」的發音與「關西」幾乎完全一樣。因為關西鎮名是這樣來的,當然找不到相對的關東鎮。
11.和平是山地原住民區,居民為泰雅族,但很早就有客家移民。泰雅語Aran(Alang,Auran)就是聚落的意思,因為客家語「冷」發音Lang,客家人就以「阿冷」二字來音譯。目前的天冷、白冷、中冷等地名都是泰雅族聚落的名稱。
12.凍頂源自客家語「崠頂」,就是山頂的意思。凍頂烏龍茶本是「崠頂烏龍茶」,就是種在山頂的茶,與冷凍完全無關。
13.漢人稱原住民為「番」的歧視用詞,日本人雖然沿用,但日文漢字「番」有號碼、看守等意思,日本人看到「番人」會以為是看守者、值班人,所以加草頭成為「蕃」。
14.漢人在河流航行中,遇見曲流有如看到阻隔,不管曲流地段上有沒有山丘,應該都可稱為「堵」。今日汐止的「橫科口」就是昔日的頭堵,皆下來是二堵、三堵、四堵。頭堵至四堵的地名確實曾經存在,但未流傳下來。
15.傳說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天帝造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
16.民間稱水泥為「紅毛土」(台語正字「紅毛塗」),是一八二四年由英國人發明。其實紅毛不單指荷蘭,也指英國人。
17.台語有「正港」一詞。清代在海峽兩岸設有官方港口,稱之「正口」,又稱「正港」,規定兩岸各種往來必須透過正口,以利稽查及徵稅。因此,從正港進口的是課過稅、有保證的「正港貨」,相對於走私的「水貨」。
心得
一位學者說到,名稱相當於歷史,改變名稱相當於竄改歷史。這句話在本書得到最大的印證。台灣許多地名相當奇特,有份、堵、澳、植物動物,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但是探究其背後典故的話,其實相當有趣。以最為熟悉的聖地牙哥,其實還有聖羅倫佐、魔鬼峽等的荷西語地名。也有如松山、竹山、梅山等日本名;雞籠山、十分等台語名;關西、凍頂等客語名,及最多的原著語名。每一個典故就是一段歷史,述說著先人在當地努力生存的事蹟,或是當地地貌、發展源由等。懂了真實的故事,才會更懂這塊土地,而非只接受粉飾過的故事。
本書追尋台灣各地名的由來,資料豐富、旁徵博引,讀起來不僅吸收許多知識,也相當有趣,引人入勝意猶未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