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有資源使用的學問。
2.不論我們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封建主義還是其他,「需求得不到滿足」都內嵌於這些經濟制度中。這些不同類型的經濟制度,區別僅在於進行權衡取捨的制度方法不同,而權衡取捨是任何經濟制度都不能避免的。
3.生活並不會詢問我們需要什麼,它只是將選擇提供給我們。經濟學就是試圖讓我們做出選擇的途徑之一。
4.當人們預測未來幾年何物將出現短缺,他們通常要麼忽視價格,要麼暗中假設在目前的價格將來一定會出現短缺。但短缺恰恰是造成價格上漲的原因。
5.替代機制的作用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牢記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漸進替代,而不是全部替換。
6.只要藝術、教育、健康、音樂以及其他無數的東西都需要時間、努力和原料,成本就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成本不會因為法律不允許它們在市場上通過價格傳遞而消失。最後對整個社會而言,成本就是用相同的資源可以生產的其他東西。
7.知識是最稀有的一種資源,價格使個人和組織在做決策時不必具備大量知識。
8.由價格調節的經濟,在利潤和虧損帶來的誘因之下運作,這樣的經濟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它可以激發出稀有知識的洞察力,即使大多數人—甚至是知識分子—並不具有這種知識和洞察力。
9.大多數人認為利潤率有多高時,他們的回答通常比實際利潤率要高很多。
10.在討論高收入和低收入階層時,他們經常被稱為「富人」和「窮人」,就好像他們是不同階級的人,但實際上他們只是處於生命不同時期的人。
11.生產過程中,資本補充了勞動,但也與勞動就業形成競爭。換句話說,生產產品和勞務,要在「大量勞動、少量資本」和「大量資本、少量勞動」之間做選擇。
12.相較富裕國家,貧窮國家的資本更稀少,也因此更昂貴;勞動力更豐富,也更便宜。富裕國家的資本更豐富且更便宜,而勞動力則是更稀有且更昂貴的要素。
13.自由市場不是零和博弈系統,自由市場是一個創造更大產值的過程,隨著勞工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本,這些勞工、他們的雇主和消費者都能同時受益。
14.曾經人們一致認為工會對勞工來說是一件好事和必需品,現在逐漸參雜一些疑慮,懷疑工會也許會導致經濟衰退,並且和許多產業減少雇用勞力有關。
15.借款者實際上是拿未來的收入來償還今天的採購,並為這種便利支付利息。
16.就整體社會的立場而言,每一代人對後代的投資,是對上一代人所做投資的回報。
17.經濟體系透過維持庫存來因應固有的風險。換句話說,庫存是知識的替代品。
18.不論企業盈虧如何,債券持有者都有要求獲得承諾報酬的法律權利。就此而言,他們就像企業的員工,因為企業必須支付承諾員工的時薪。
19.與其他資本的投資也能以股票和債券的形式進行。雖然法律上從未用過這些字眼,但就經濟層面而言卻是如此。
20.國民財富不是由紙幣構成的,它由貨幣能夠購買到的產品和勞務構成。否則,任何國家只要印更多貨幣就能立刻變得富有了。
21.通貨膨脹或預期通貨膨脹通常會導致黃金價格的上漲,因為人們會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財富不被政府用通貨膨脹悄悄掠奪。
22.通貨膨脹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稅收。人們的儲蓄被剝奪了部分的購買力,政府正是通過新發貨幣將這部分購買力轉移到了自己手中。
23.銀行體系發放的貸款,實際上就是通過所謂的「部分準備金制度」增加了貨幣的供應。
24.現代銀行具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只需持有一部分必要的儲備金來支付存款;二是使貨幣供給的總和增加。銀行體系實際上為國家貨幣供應貢獻的增長數量,遠遠超過政府的貨幣發行量。
25.除了直接賄賂,貪污當然還有多種形式。比如,聘用政客或他們的親戚作為公司董事會成員,以期從政府得到更優惠的待遇。「貪污情況欲嚴重的國家,與政治關連的企業愈普遍。」
26.危機創造了權力,但是權力不會隨危機終止而終止。立法者也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廢除過時的陳舊法律。
27.當前所有的政府支出都來自稅收收入時,政府就達到了預算平衡。
28.我們可以將非營利組織看做某種程度上不必對這兩類回饋: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或建立和經營這些機構的出資人—做出回應的機構。
29.重商主義首要關切的是財富轉移,不論是透過出超、帝國主義還是奴隸制。亞當斯密關心的是財富的創造,這不是一個零和過程。
心得
本書算自由派經濟主義思想大全,雖然我不全贊同自由派的觀點,但是本書很適合用來入門及了解自由派的想法。本書相當厚實,且字句稍微繁瑣,很容易看了後面就忘了前面了,不過我知道作者的想法。
基本上自由派贊同愈少管制愈好。凡是管制、獨佔、計畫等,自由派都很容易指出它們的缺點。因為錢會往效率最高的地方流去,凡有干擾,皆是影響效率。自由派的世界中,資本、人力皆能快速且順暢的流動,而且一切包含勞工都是稀少的,大家搶。例子好比如果保險公司理賠不快速,那麼客戶將迅速流動到別間保險,它就準備倒閉。這種理想世界無任何干擾,使用者只憑理性決定經濟行為,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就他的理論,剝削下勞工會跑,所以剝削其實也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以他的說法,凡已存在,皆是正當。當然我也不全然贊成張夏準教授的理論,如他的貪污理論,但是不少我是同意的。看過張夏準教授批評自由主義,再來看這本,覺得很多都不符合實際。當然這是因為我不很贊同新自由主義,如果是新自由派同意者來看應該覺得本書相當正確。
讓我收穫最大的大概是貸款實質上是增加貨幣供給量的概念。這會加劇國家通膨的程度。當國民向銀行貸款一千萬,他可以去購買服務或商品,等於市面上就多流通了一千萬貨幣。當國家沒有同等的增加國民服務產值一千萬的話,那等於較多的貨幣購買較少的服務,自然就是通膨。所以台灣的房貸將近十兆,增加了超多流通貨幣量,以及政府超級舉債,這些都是推高通膨的大兇手。
本書內容十分豐富紮實,但是用詞仍稍文言一些,對看得下論文的人是很好的經濟學書。對我雖然內容不深,但是對其敘事方式不習慣,看到後面實在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