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蜜蜂與遠雷 恩田陸


1. 少練一天,自己知道;少練兩天,樂評知道;少練三天,觀眾知道。

2.明明像是撫著琴鍵輕奏而過,每個樂音卻如此明快,感覺鋼琴的每個角落都在共鳴。雖然也有人用獨特的知識與風格彈琴,但看起來都太用力;相較於此,這個人彈琴的姿態滿溢著放心委身於琴的寬容感。

3.一直以來,音樂界有個稱為「神童」的類別,這些人從小便能看見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一下子就能接觸到音樂最神秘的部分。相反的,他們也看不到一般人看到的東西。既體會不到那種只能遠遠仰望、將音樂神格化的憧憬,也不曉得那種立志從山腳下攻下音樂之巔、克服重重苦難與挫折,一步一腳印接近音樂的喜悅。

4.為何匯聚來自各國好手一較勝負的鋼琴比賽會如此吸引人,因為宛如一齣悲喜交織的連續劇。

5.光是從旁觀察明石準備期間的種種,便深深覺得音樂家這條路實在太辛苦,除了極少數人能功成名就之外,根本別想靠音樂發財。

6.「沒有半個聽眾的話,也能稱為音樂家嗎?」「不曉得,但音樂是一種本能,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一隻鳥,牠也會唱歌,對吧?」

7.因為覺得待在這裡最輕鬆,才會與音樂形影不離;自以為與眾不同,卻連享受音樂這件事都沒做到。




心得
    本書是虛構小說,描寫某一場國際鋼琴大賽,期間各個參賽者、參與者的心情及比賽進展的故事。音樂如同書裡說,一直有一個「神童」類,總是輕易達到別人刻苦才能達到的技巧、看到人看不到的地方,然後還有一般努力著的音樂人,還有評審、採訪者、家屬等。本書對於不同身份的人,都有其心情描述。
    然而在這些心情描述當中,本書相當細膩且生動,可以把各種不同角色的內心描述的相當清楚,讓讀者能一窺原來每個參與者,他們也是千迴百轉,不管是最優秀的參賽者,或是最無關的家屬,大家都有各自的悲歡,真的共同交織出一場演出。對於心境的描寫本書相當優秀。
    另外對於描述鋼琴樂聲,本書也是我看過最最優美且生動的了。由於只能用文字描述鋼琴家參賽的音樂表現,因此先天上就很要求作家的筆力、想像力、詞彙豐富度等。本書主要四位鋼琴家,以及次要演出者,描寫曲子演奏的場景不下十次;尤其在第二預賽的指定曲,大家比賽同樣的曲目,竟然能夠流暢且優美地描寫出各人在即興部的不同詮釋,完全沒有馬虎,十分厲害。
    像是書中角色所說,在聽現場時常常感到震撼,對演出者的力量及表達感到佩服不已。但在回頭聽現場錄製的唱片時卻會發現不少當時覺得相當有表達力的演奏者,其實不少片段是馬虎帶過。最常見也最大的問題是,演出者無法在整首曲子一直維持同樣的張力及樂性,所以常有部分是強,部分含糊的問題。現場心情因為激動,讓人難以發現缺點。本書我認為就是在各個章節,都能維持同樣的故事性的好書,不會有含糊或弱化的章節。是個說好故事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