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爾卑斯風格,就是登山者得背負個人裝備與食物,拒絕架設繩索、不雇用挑夫、不使用氧氣瓶,沒有後勤單位的協助,以速攻為原則,有時單獨有時以數人,是一種極度需要個人技巧,又充滿危險的登山法。
2.「我闖入了野兔的路徑,正如野兔也闖入了我的路徑。」這一刻,麥克法倫體會到沒有生命是真正的孤獨者。
3.把身體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進入一種思考與身體分離的狀態,整個隊伍會安靜下來,有一段時間不會有無謂的談話、不會有無謂的念頭。那不是以本然的高矮胖瘦、年輕或衰老所判斷的,而是體悟到身體居然能帶你到這樣的地方,以自己身體為傲的一種「美的意識」。
4.空氣清澈而稀薄,高山美得宛如水晶,凍瘡也很異常地完全不痛。
5.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初的正統想像中,自然風景能否為人所愛,主要取決於散發出多少豐收氣息。草地、果園、牧場和一畦畦豐美的耕地,這些是一幅風景的完美要件。
6.曼德維爾(John Mandeville)在名著《遊記》(Travels)中描述埃爾伏魯茲(Elvruz)高高的山巔上有支名為阿薩辛(Assassins)的部族,由一位神秘的「山中老人」領導。
7.山脈喚醒大家心中最崇高的思索,讓我們看淡此時此刻,讓過往煙雲占滿了脫疆的想像,讓我們忘情讚賞自然界的巨大力量所設計的那種乍看之下令人疑惑的秩序。
8.你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裝備或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破譯地球史,只需要銳利的雙眼,對漸成論的原理具備基本認知,有足夠的好奇心和勇氣去俯視「時間深淵」的邊緣。
9.在思量深沈時間的漫長無垠時,你會以既優美又駭人的方式,面對你當下存在的完全崩解,過去與未來太過廣衾,難以設想,形成的壓力將你此刻的存在限縮成幾乎無物。一旦我們認知到山上堅硬的岩石也禁不起時間磨耗,不由得就會想到人類軀體是何等可悲地瞬息即逝。
10.正是這等危險,這等希望與恐懼的交替,這等因內心所感而不停勃發的激動,使得獵人興奮不已。在山上,生命愈接近自身的滅絕,似乎往往,就會活得愈激烈:在瀕死的瞬間,活著的感受會空前鮮明。
11.以冒險為考驗的想法,主導了十九世紀對於恐懼的態度。愈是深入十九世紀,會發現冒險的概念跟自我中心及自我認識的概念愈糾纏不清。
12.冰河時期的概念徹底改寫十九世紀的世界觀。這個概念幾乎影響了當時的每一門科學,自然史、化學、物理等,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學、自然史和神學的許多知識。
13.在高海拔地區,視力常常就是你僅有的一切。其他的感官都廢了。太冷了以致於什麼也感覺不到,太高了什麼也聞不到,你的味覺變遲鈍,除了自己的呼吸聽不到任何聲音。
14.峰頂的視野賦予你力量,你的自我感由於眼界擴展而變得更強大,但是同時遭受到攻擊:在山頂上,時間與空間的無邊無際使你顯得無足輕重。
15.高山上缺乏罪惡。山頂成為無所不在的象徵符號,代表被城市束縛的心靈獲得解放,以及想要擺脫疏離、墮落城市的浪漫主義田園嚮往。
16.寒冷所製造出來最脆弱美麗的效果之一就是霧淞。當超低溫的冷空氣(低於攝氏零度)所攜帶的液態水珠被吹倒適合水珠凝結的表面上,例如岩石,或是機翼,霧淞便出現了。
17.布羅肯幽靈:當人背向太陽時,陰影投射在近處的雲霧上產生放大的錯覺,四周又出現七彩光環,即為布羅肯幽靈。台灣稱之為觀音圈。
18.高山向我們訴說世界上有比我們所能引發的力量更為巨大的力量,讓我們面對遠比我們所能想像更浩瀚的時間跨度,藉此駁斥了我們對人類製造的過度信賴。
19.高山激發了我們的經其感受。高山並不是提供一道挑戰,靜待人類來克服或掌控,而是提供某種更溫和且極其強大的體驗,使我們心悅誠服地讚嘆造物之奇。
心得
本書的主題為山,非常詳盡的且多方面的介紹了人類眼睛中的山。曾有偉大的登山家說:因為山在那邊,所以我去爬山。儘管很簡單但是我們還是不懂其動機。也曾有人問我,他爬到一半,覺得滿足了,為什麼不能放棄,一定要登頂?這本書裡面都有回答了。作者分成幾個面向去述說:巨大、追逐恐懼、冰河與時間、高度、探索地圖、探索世界。每一項都是好的可能的動機。說真的這些回答每一項都是帶給登山的人新體驗,完全都是平地以及一般生活無法提供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我們驚奇、崇拜、屈服、認識的感受。除了感受四觀皆廢,唯有視力遠眺世界的美景之外,也能讓人感受到世界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不為人,就逕自產生如此宏偉之變化,讓我們能從掌握萬物的自傲中醒悟,重新以謙虛的態度看待世界與人生。
所有這些,恐懼刺激、時間、高度等等,真的是不到頂峰是看不到的。所以為什麼要爬山,人為什麼迷戀山,這些書中都告訴我們了,不僅僅是山在那邊。除了這些因素,也有重新領悟到身體之美,竟然身體能有如此潛力,帶自己到這等絕境之地。自己也爬過山,本書寫來相當豐富,很好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