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生命是甚麼 王立銘


1. 不少證據顯示,人類基因組上一個名為FOXP2的基因可能和人類語言的形成息息相關。如果這個基因出了毛病,人就無法靈敏地控制自己的舌頭和嘴唇,無法說出清晰的語句。

2.一顆命名為KIC 8462852、距離我們1480光年的恆星,似乎總是被形狀不規則、軌道高低不同、週期也不固定的許多物體環繞著,這一現象看起來無法用任何已知的天文現象所解釋,有可能是一個未完成的戴森球。

3.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有三種靈魂:植物靈魂催促不斷地生長繁殖;動物靈魂負責感知和運動;人類靈魂負責理性。但靈魂論並沒有真的解決問題,其無法觀察和研究。

4.活力論和靈魂論不同,是人類對生命現象下的一道挑戰書。認為生命本質(活力)是絕對不可能在非生物環境中出現的。

5.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og Venter)在實驗室裡,用一條完全合成的環形DNA徹底替代了原本微生物(絲狀支原體)的遺傳物質。這項成就被稱為「合成生命」的起點。

6.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的變化在整個演化史上至少反覆和獨立出現了46次。這也間接說明了讓後代細胞彼此變成相互結合並沒有難以逾越的門檻。

7.視紫質(rhodopsin)能和視黃醛色素分子結合,從而呈現鮮豔的紫色。在光線照射之下,兩者分離,失去顏色的視紫質隨即在視網膜細胞中產生了電信號。

8.香水中有幾十種化學物質,這些同時到達我們的鼻腔,被許多化學感受器同時發現,由此產生的神經信號在大腦中不斷匯聚合流,相互整合,最後形成了我們對於某種氣味的「信息」。

9.赫布定律:在一起活動的神經細胞將會被連接在一起。(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10.21個月大的孩子會走下墊子來移動綁著墊子的購物車,不使被自己壓住。這個實驗說明,人類嬰兒在16個月到21個月這段時間裡會,開始理解「我」的身體。

11.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心智指標是100%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儘管人類心智的藍圖早已繪就,但是我們仍然有機會用一生的時間對它精雕細琢。積極的心態是:接受這張心智藍圖存在的事實,努力去理解它長甚麼樣,它最美好和最醜陋的部分在哪裡,然後努力把它修改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心得
    本書是生命科學延伸閱讀。本書內容齊全且豐富,不過因為在此之前的眾多閱讀都有提到了,本書範圍皆未超過之前獲得的知識。算是複習,儘管如此閱讀中仍是愉快的,除了溫故知新外也喜悅自己之前的閱讀涵蓋已廣。
    本書從宇宙開始講起。生命自外地球來的論述一向都有,不過不是我認為的正統,原因很簡單:這只是把起源推給外星球而已。那在那個星球上是如何發生的?你要找嗎還是不找嗎?不找就只是把問題丟給一個外人而已,並無解決。要找,那還不就跟在地球上發生一樣。
    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必要條件,本書清楚列出:首先需要運用能量,於是ATP合成酶最重要,第二要對抗外界破壞,所以要有膜,第三要能夠傳下去,所以必須要複製及遺傳物質。實驗室有一句話說只有從細胞中才能製造另一顆細胞,其實就是說我們無法無中生有創造出生命,只有生命能造出生命。最早的生命可能是RNA生物,之後才被DNA及蛋白質取代成為主流。不知道實驗室中把一堆RNA和細胞膜的物質放在一起會怎麼樣?
    本書後來提到人類,無可避免的就提到了意識。鏡像細胞是自我意識產生的所在嗎?亦或是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不過反例也有。難道可能是入侵現象,即自我意識與五官一樣都是算一種感覺,如佛家講的鼻舌身意,所以一區的意細胞失去,自動會形成另一區意細胞?或是自我意識必然會出現,因為其意義就是整合五官及本體感的綜合經驗?這僅是粗糙的推測,這真是困難問題。
    運動電位的實驗暗示人似乎沒有自由意志,而雙胞胎研究發現個性、傾向、身高才華等是有遺傳藍圖的。但這都不代表真的沒有選擇。小腦或腦核發出運動訊號後,大腦皮質仍有決定要或不要做的功能,所以人可能可選擇的選項不多,但是每個選擇我們仍可決定做或不做。所以積極面我們要型塑知識或經驗庫,增加剛開始可做的選擇,然後決定去做那個我們覺得最好的選擇,而不是放任自己先天的形狀,好壞隨他去而隨便過日。本書沒獲得多少新知,同類型比較推尼克連恩。不過有完整複習,也沒耗多少時間還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