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牧羊人讀書筆記 朱敬一


1. 現在的數位時代,唾手可得的知識變得碎片化,知識的獲得看似容易其實變得沒有主軸而難以捉摸。

2.我認為做好外交官,只有四個字,涵養、應變。仔細一點分析,應變又來自於涵養。

3.找到自己國家與交涉國家之間的交集,需要因地因時因勢因事的知識。沒有豐富的背景知識,絕對難以在應對進退之際讓對方感受到「拂風」。

4.規則只是工具,要理解「將被新規則規範」的新環境,才是真正的關鍵。

5.讀書不是為了「有用」而讀,至少事前不知道有什麼用;但是我們愈是不執著於其應用,就愈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應用的方向。「不住相讀書」,就自然而然能夠孕育涵養。

6.有時候,如果明顯預見談判不會有結果,則我們反而更應該把注意力投注在過程。

7.扎根功夫就像機器的軸承、齒輪,是機器能不能禁得起高速運轉的關鍵。我們在低速運轉階段還不能體會其重要,但是到了轉速提高、運轉密集時,軸承的重要性就自然浮現。

8.完全靠演算法堆砌出來的搜尋結果,沒血沒肉,對於研究或是文化智識的累積,完全沒有幫助。

9.學界泰斗並不是「在智慧上遙不可及」的神人,而是像我們一樣的凡人。學界泰斗的成功不是「天命」,背後絕對有努力,也有運氣與機緣,年輕人不必妄自菲薄。

10.每一個物種追求其淨繁殖率的提升,在演化的長期均衡裡,每個物種的淨繁殖率卻一定是零。這與完全競爭均衡裡所描述的「廠商追求利潤極大,但均衡利潤為零」相同。

11.通識教育的核心概念,就是延伸貫穿;貫穿時間、貫穿地域、貫穿學科。

12.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優勝劣敗的競爭,不是平均水準提升與否的問題,似乎是啟蒙運動觀照不及的角落。

13.名著《國家為何失敗》,結論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制度」,發展中國家的制度極難改變,所以經濟發展問題極難解決。

14.租稅設計有四個考量:分配公平、國家建設、國際競爭、稽徵成本。所謂「能否輕鬆課到稅」,只是稽徵成本的片面思維,不應由此主導租稅設計。

15.觀念上,營所稅是「營利事業」付給國家的服務費,服務項目包含公路、電信、海關、法制環境等。個人綜所稅是「個人」負給國家的服務費,項目也許包括健康、食安、義務教育等。營所稅不能視為綜所稅的先繳,因為兩種是不同的服務費,當然無所謂重複。

16.如把營所稅視為「政府對企業服務」的服務費,則一般而言,法治服務愈完整、製造業愈普遍的國家,其服務費也會愈高。

17.臺灣最有錢萬分之一的家戶其致富來源是土地(資本利得,capital gain)與股票(資本所得,capital income)占其所得的94.98%。

18.財產多、賺得金額多,沒關係;但是財產多、「報酬率」高,就有關係。造成「不公平」最大的關鍵,還是報酬率跟租稅政策。

19.在有網路效果的場域,競爭就是「搶先擴張」比維持效率重要。企業即使短暫賠錢,也要火速吃下市場,以求突破瓶頸。

20.憲法學上有「防衛式民主」(defensive democracy)的概念,容許立法禁止「希特勒式的內造非民主」,亦即利用民主制度的內造寬容,創建一個獨裁體制,結果卻剝奪了未來的民主。

21.所謂遴選,是指沒有公布候選人名單,由少數遴選委員,全權選出他們認為理想的提報人選。

22.今日的選邊戰,早已從狹義的「海權」爭議,跳到關稅貿易、匯率操控、科技產業、人工智慧、財務融資、智財保護、電子商務、強迫技術轉移等,這麼多面向。「選邊」要如何適用,恐怕不容易定義。

23.許多國際政治事務根本與「地緣」扯不上關係。老一輩的學者用自己習慣的「地緣政治」理論去分析事情,就會失之狹窄。

24.經濟部裡面最重要兩個局,一為國貿局,另一為工業局。國貿局主業務涉外談判,力求涉外貿易自由開放。工業局的業務主要發展臺灣實力,像是練內功。

25.不能對民眾說利大於弊,要著重分配。




心得
    本書是朱敬一院士持節赴往WTO日內瓦前勤讀苦讀充實知識,寫下無數篇心得文章中選錄而成。牧羊取自蘇武牧羊的典故。朱院士雖為外交緣故閱讀,其取材包含但不限於歷史地理外交,閱讀內容也是相當廣泛且深入。在閱讀廣泛這方面我也盡量做到,不會遜色太多;但是治學嚴謹及深入程度就不及朱院士了。或許有的書太重要了,第二次讀會有不同的想法,真的需要再次閱讀而非寫過一次心得即可。
    畢竟是外交所用,朱院士的選書少自然科學,多社會科學。不過第一大篇我也很認同的是通識的重要性。過於簡單化,或專精化的研究知識,愈難迸出全面觀的想法。有的研究結果是需要單一化的,但是我們要知識為何?自是用於實際。而生活各方面是難以切割的,有廣泛的知識作為背景思考,比較能得到系統的、正確的觀念及結論。各事都有脈絡,去脈絡化絕對是矇眼猜測的;如何找脈絡?只能廣泛閱讀。
    朱院士已如此厲害了,他所推崇的余英時院士更是驚人。這類人律己之嚴、深入。連閒暇的消遣亦是做相關的研究活動。看來之後必須閱讀余院士。
    還好我亦有不少閱讀,為知識不為娛樂,朱院士本書所提的書不少我亦讀過,讀起來不太吃驚。經濟學研究金錢的使用及流動,生物學研究生物如何使用能量,能量就是生物的金錢,大概可以這麼說,所以經濟生物學的篇幅合理,在之前的閱讀已讀過。
    評論大歷史的部分,把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現象一以貫之,本來較弱的部分就是近代,因近代進入資訊時代,經濟報酬部分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所以寫大歷史的作者都必須謹慎。如哈拉瑞著重的部分是人類的文化、愛聽故事,或其他作者寫地理、自然現象等的,還較無關係。但是要寫政治及經濟,近代要怎麼放進去就不容易了。這點被朱院士發現,實在非原作者之願意;只能說讀者在閱讀書時閱讀過後要自己思考,而非全盤接受。例如以下的,朱院士評論平克的再啟蒙的年代,雖然時代進步了,但是不幸福感、魯蛇感的還是有阿,甚至更厲害。但是我覺得這就是平克想表示的,而朱院士倒過來論述了。不幸福感、魯蛇感、競爭失敗永遠不會消失,不可能消失,所以平克教授引用許多資料告訴人,你雖然魯蛇,但是魯的比別人好了,魯的比你的父輩好了。如此的話,能達到一點溫暖人心的效果的話,就是平克教授的用意了。
    朱院士學識豐富,見解也深。對於租稅一章說服了我。我佩服的是朱院士正直的心態。例如股利徵稅、營利稅二分之一扣抵等有說明來龍去脈,以及到底符合公平正義在哪裡。覺得國家沒有把朱院士放在正確政務官位置上,實在可惜。其對於民主的觀念也是簡潔明瞭,民主就是要讓每代人能有選擇,所以一代人的決定不能限制未來就是只能怎麼做,或是一定要怎麼做。結尾名言很好:我們不是從祖先繼承地球,而是從子孫手中借來的。重點是為了後代永續,而不是祖法。
    許多議題在朱院士筆下呈現得更深入、更清楚。地緣政治、三角議題等的思考,在二十年後的現在立足點已經不同了。現在美中的GDP呈現六四,而臺灣不到中國的二十分之一,早已被邊緣化了,三角扁平,只能成為關鍵少數。作者對於自由貿易並不是那麼推芝加哥學派(傅利曼)的市場經濟。臺灣的關稅僅一・五%,幾乎與自由貿易沒兩樣了。重點是當中的重分配,必須顧及到根於本地、重要於本地的產業。全市場經濟並非萬能藥,因為對方可能有扶植,尤其是中國幾乎不算政策扶植,基本上已是國家全體投入了,在市場經濟下這就是作弊,自然也要有對應的措施。看完這本書後我算變成朱院士的粉絲了,會閱讀其他他的著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