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6%的男性有某種形式的色盲,這種狀況在女性身上非常少見,因為導致色盲的基因幾乎都是隱性,而且多位於X染色體上。
2.許多鳥類能看到的波長範圍比人類更寬廣,甚至能看到紫外線。事實上,候鳥是用眼睛來偵測地球南北極的所在。
3.章魚、魷魚等頭足動物的視網膜就沒裝反。頭足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眼睛構造非常相似,卻源自彼此獨立的演化路徑。倒置的視網膜導致脊椎動物比頭足動物更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
4.喉返神經源自於古老的魚類上。魚類的喉返神經連接腦和鰓,鰓可謂喉頭的祖先。
5.鳥類身上,空氣經由兩條不同管道抵達肺部的氣囊。吸入的空氣直接進入肺部,不會與舊空氣混合。舊空氣則集合至向上的通道。空氣以單向流動進入肺部,確保每一次吸入的空氣幾乎都是新鮮的。
6.人類如果久坐少動,會導致腸繫膜過度疲勞,進而形成撕裂傷,這時就需要動手術了。因為腸繫膜不是從腹腔頂端往下懸吊,人體的是附著在腹腔的背面,這對以四肢行走的猿類來說,是合理的設計。
7.正常行走和跑動,直立的雙腿還承受得住。如果行進的方向或動量瞬間發生改變,好比跑著突然停下來,或高速突然急轉彎,這時巨大壓力必須由膝蓋來承擔,前十字韌帶因此撕裂受傷。
8.少了維生素C,胞外基質變得脆弱,組織無法保持完整,骨骼容易碎裂。幾乎地球上所有動物都可以透過肝來自我製造,只有人類、靈長類、天竺鼠和果蝠,需從飲食獲取維生素C。
9.人體內確實存在各種合成維生素C,但其中有一個基因GUL0發生突變,因此失去功能。
10.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一樣,都是腸道細菌製造的產物,但是吸收是在小腸,製造B12的細菌地點在大腸。
11.二十種胺基酸中有九種我們無法自行製造。每喪失一次製造胺基酸功能,代表人體遭遇了至少一次突變事件。
12.人體吸收鈣的能力會隨著年紀愈來愈差。嬰兒可以吸收飲食中六成的鈣,成人大概只能吸收二成;到了花甲之年,吸收率只剩下一成,甚至更低。
13.動物源食物中鐵通常存在於血液和肌肉組織裡,比較容易吸收。但是在植物體內,鐵鑲嵌在結構複雜的蛋白質複合體中,難以被人體腸道吸收。
14.飲食中的鈣也會干擾人體吸收鐵,導致鐵的吸收率減少六成。因此富含鈣的食物,像是乳製品、葉菜類和豆子,要避免和富含鐵的食物一起吃。
15.所有哺乳類動物的基因數量相去不遠,大約就是兩萬三千個。
16.人體內每一個細胞所含的DNA中,大約有8%是過去病毒感染之後留下的遺跡,總共有將近十萬個病毒遺骸。
17.人體內Alu序列的副本數超過一百萬,加總起來光是Alu這個分子寄生蟲,就佔據了人體基因組10%的比例。視蛋白的基因就是由Alu插入錯位造成突變,兩種才變成有三種。
18.重症肌無力患者的肌肉沒問題,癥結在於他們的免疫系統開始製造會干擾正常肌肉活動的抗體,肌肉就會變得愈來愈無力。
19.紅(rubor)、熱(calor)、腫(tumor)、痛(dolor)。
20.小孩永遠都在生病。一部分是因為他們體內仍在建立對病毒的免疫性;另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仍在學習該發動怎樣的免疫反應。
21.狗貓對於電視畫面沒有太大興趣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牠們視網膜神經元傳送訊息的速率比我們快得多,所以電視畫面在牠們眼裡其實是不斷閃爍的畫面。鳥類的閃爍融合閾值比哺乳類高,所以牠們能夠捕捉魚類、昆蟲等移動速度快的獵物。
22.凡遇到金錢或其他資源,我們常用賭徒謬誤和沈沒成本謬誤搞砸自己的生活。
心得
20211103
對於人類視網膜為何是反的我也一直有疑問。胚胎學的發生解答前半部的問題,因為外胚層及視泡的發生位置,但是仍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就是外胚層為什麼要長成這樣?又是跟魚有關係嗎?不知道魚的視網膜長怎麼樣。知道章魚的視網膜是正的,讓我嚇了一跳。另外本書真的提供許多知識與疑問的解答,像是喉返神經為何要長那樣,原來也是源自魚。還真的沒想過,如果長頸鹿呢?那條喉返神經真的就來回折返5公尺!
許多缺陷是突變造成,但是祖先的環境過的去,所以使之留存下來。原來維生素C也是如此,由GUL0基因突變造成的,而我們的近鄰猿類是正常的。這也是演化,完全是盲目無情,一切湊合著用,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掉隊,就總還有機會改善。
另外視網膜的三種視蛋白竟然也是垃圾基因突變而成的(Alu)。本來兩種視蛋白而已,大概只能看到灰階而已,就像狗一樣。真是慶幸我們的祖先有發生這種奇異的變化,讓我們有彩色的世界。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
後面的人腦謬誤就比較常看到了。在丹艾瑞利的書就看到不少,這裡算是有點重複或補強。整體有收到一些新知,算是輕鬆有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