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婚人士普遍比身處其他生活安排的人士更快樂、更健康,也更能抵禦經濟挫敗與心理憂鬱。已婚人士享有較高的收入和較大的情感支持。離婚者的再婚率(約75%,而且多數是離婚四年內再婚)也被形容為「希望打敗經驗」。
婚姻
2.如果想要幸福長久的婚姻,價值觀正是我們該追求的事物。要確定兩人價值觀一致,你必須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
3.懷著改變伴侶的目標走入婚姻,是傻人做傻事—婚姻還沒開始,就已經被你破壞殆盡了。
4.不再有心動不已的激情,還有什麼能讓我們繼續在一起?答案是友情。
5.別把婚姻想成五五對等,把它想成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一十,因為要考慮到我們自己百分之百缺乏客觀性。如果兩人都以「施」多於「得」為目標來投入婚姻關係,彼此便能相得益彰。
6.秘訣一:如果難以討論,就離開屋子。秘訣二:先消氣,再找伴侶。秘訣三:停止挑釁。秘訣四:讓對方暢所欲言。
7.別只對另一半許下承諾,要對婚姻許諾。
工作
8.以享樂為動機的人,主要視工作為獲取物質的方式。追求「幸福」的人著重個人成長、造福社群和有意義的關係等目標。
9.世界上永遠有許多比我富有或比我出色的人,所以我工作若是放在這些外在報酬,我一定會失望,因為我一定會拿自己跟成就更好的人相比。但如果我工作主要是為了樂趣和成就感,那就一定會成功。
10.真正的悲劇不是我們發現做了不對的工作,而是留在原地不動。
11.冷漠的態度會加重無聊與倦怠感,其解藥就是全盤掌握,甚至是改善這份工作。
12.即使在一個以客觀成就為尊的世界,若你無法與他人相處,就算專業表現再優異也是枉然。同理心、體恤新、傾聽技巧和解決爭端的能力,是職場的根本要素。
13.討論職業生涯時,總是不拖兩個主題:使命(超越賺取薪資)與自主權。
教養
14.當他們年紀大到可以幫忙,就讓他們幫忙做些事情或打掃之類的工作。幫幫媽媽或爸爸的忙,做些不見得那麼容易或愉快,但一定得完成的是情。這些事情會跟著他們一輩子,他們可以樂在其中,你也可以。
15.體罰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負面影響,遭到體罰的幼童會表現出較強的侵略性和反社會行為。
16.練習,拋棄完美的標準。拋棄種種養出完美小孩或成為完美父母的念頭,愈早放棄愈好。
17.一、時間就是關鍵。二、偏心很正常,但千萬別表現出來。三、別打孩子。四、不計代價,避免產生裂痕。五、著眼在與孩子一輩子的關係。
18.開放的心胸、傾聽的能力和良善的心意。
老死
19.你該擔心的不是死亡,而是慢性疾病。前三名因子: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體能活動和抽菸。
20.別把「那又如何?人遲早會死」之類的話作為不良習慣的藉口。因為沒有人能保證,在你過了好吃懶做或菸不離手的生活後,可以輕鬆地灰灰衣袖。你會陷入體弱多病的惡性循環。
21.年輕的時候,我一上床就不免想到死亡之事。現在我老了,我總能平靜地上床。我想另一個世界不是空無一物,而那兒有幾個姊妹正在等我,我一點也不擔心。以前我認為自己絕對無法跟死神和解,但我辦到了。
22.多多扮演社會角色,積極參與社交支援網站,都能促進晚年生活的健康和愉悅。接受每一個邀請,無論是什麼邀請,只要說「好、好、好」就對了。
23.避免孤獨需要的是積極,甚至是獨斷的方法。
24.別擔心死亡,擔心健康。不要與外界失聯。事先計畫你(以及你的父母)要在哪裡生活。
後悔
25.最多人提到工作方面最大的遺憾,都是機會來敲門,而他們卻始終緊閉門扉。
26.一、一定要誠實。處事不夠光明正大,下半輩子將悔恨交加。二、向機會說「要」。三、想旅行,請即刻出發。四、慎選伴侶。五、有話請現在就說。
快樂
27.快樂可經由刻意改變態度來創造,而非等待生命施予援手的無力感。這個觀點是其世界觀的核心。
28.專家的態度是「雖不如意也快樂」。「唯有怎樣才能快樂」的態度毫無助益,並將無可避免地導致失望。
29.如果我明天會死,那就死吧,不然還能怎麼活下去呢?人生苦短,你必須敞開心胸,學會接受,而非擔憂。
30.享受生活,享受小東西,無論有多小,它們仍充滿樂趣,只是很多人視而不見。
31.不要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心得
20211014
本書是集合1200位長者訪談的資料整理而成,向他們請教重要的人生問題。我們每個人必經但又沒有的經驗,就是變老。書中長者的成長時代或許與我們不同,但是經歷豐富,總生活年超過5萬年,總工作時數超過3萬小時,總婚姻時數超過3萬小時,養過超過1000名後代,因此絕對值得參考他們的經驗。
婚姻上,能夠維持婚姻的伴侶間關係,在熱情退散之後,是友情。熱戀是細胞去極化,必定有一天會退掉的,因此建立好正常友誼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今消費主義當道,什麼事物都可以重複消費的觀念影響到各個角落,連婚姻的承諾也是。婚姻關係失敗如產品故障,率先想到的多是簡單的維修,不行就不想花力氣了,換下一個產品,即下一段婚姻。書中提到重要的觀念,是制度與承諾。承諾不是消費主義,當我們結成婚姻時,不僅僅是向另一個人承諾,也是向婚姻制度承諾不輕易去破壞它。這是關係到人的基本價值觀。婚姻制度不是兒戲的含意就在此,書中清楚的寫出也讓我有了新的看法。
工作上,以過來人經驗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多餘的金錢去賣你的生命與心情,盡量在工作中尋找超越工作的薪水(使命感)與自主。不要抗拒工作來的要求與挑戰,這在後面的『後悔』篇也有提到。求安穩是生物性,有變化是生物成功的必要條件。老來不會自滿說度過安穩的一生,只會感嘆當時沒有接受挑戰。
教養最重要是時間,不管從事有趣或不有趣的事,一起去把它完成,都能對小孩的生命產生影響。另外也避免完美的觀念,只會對親子關係造成負擔。
老死篇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篇。提到許多人年輕時每天懼怕死亡,就如我現在也是;但是到老時卻已經不會這麼想了,因為心境轉變,你也會想到其他事物,漸漸成熟的人就會與死亡和解。希望我也能這樣成熟。另外不要懼怕死亡,要懼怕慢性病。慢性病不會一口氣把你拖入死亡,卻能讓你失去活動的自由與舒服,使最後的日子走的不瀟灑,真的是針砭。
後悔篇也是相當重要,其中不後悔的條件,首重誠實。它會在晚年,慢慢襲上我們的心裡,早年做的壞事,晚年只能自己獨自後悔與痛苦。再來就是說「要」,勇於嘗試,唉果然是過來人。有能力時,我也想到處去旅行,確實也這麼計畫了,等疫情開放後必須要到處走走。
最後的快樂篇也點出了重要想法,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生活壓力大以及複雜,每天汲汲營營就是為了獲取東西,想法幾乎都是「如果我有OO,那我就快樂了」。這種稱為條件式的快樂,而且必然會失敗。專家的「雖不如意也快樂」想法開闢另一條路徑,大概與後面兩者相呼應,這是相當好的想法。一是享受小東西,不要視而不見。二是知足常樂,不視為理所當然。其實也相當符合佛道的思維。
綜觀本書,專家的建議許多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說是老生常談,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是以專家幾十年的過來人告訴我們,這些老生常談,其實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事物。當我們閉上眼睛,最後盤據在心靈深處的念頭,大概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做了多少好事、獲得多少好經驗、幫助多少生命,個人成就到何職位,應該就如鴻毛般輕微吧?本書會想再複習,甚至購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