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少至今,我主要倚靠閱讀,解決人生的重大困惑。後來靠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然後又靠運動,強健身心靈。
2.我們有所疑問,才更有找到答案的動機,而我們若多交付自己一個任務,也就是看完書之後,要用15分鐘講給一個朋友,那我們的閱讀品質、反芻成效都會更好。
3.讓人覺得被嫌惡跟被關心的一線之隔,有時就取決於肢體語言、遣詞用字跟語調語氣。話說得沒同理心,容易讓人對其專業能力打折扣。
4.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
5.我把心力主要放在影響圈的人稱為「影響圈型人」,這型人遇事反求諸己,凡事問我還能不能多做一點什麼;把心力主要放在關注圈的人名為「關注圈型人」,這類人最擅長談天論地、甚至指天罵地。
6.創意生產有兩個原則:「創意就是重組舊元素」、「有能力看到不同事物間的關連性」。
7.成為世界第一等人之路,「放棄」是一項很重要的策略。如果你的目標是考上數學系,那即使今天不是很想讀書,你得放棄與準備數學無關的事情,逼迫自己,把數學考好。
8.衰敗路徑的五階段:一、傲慢自負。二、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大。三、輕忽風險。四、病急亂投醫。五、放棄掙扎,變得無足輕重。
9.陷入困局時,如果企圖用省成本的方式度難關,雖聽來合理,但事實上省成本的作法很可能讓端出來的昌品或服務更沒有賣相。
10.考試要通過,需要夠聰明的人。但先不管我夠不夠聰明,只要我有方向的持續努力,就會變得比原本更聰明,聰明到跨過本來我越不過的門檻。
11.揚棄定型心態,擁抱成長心態。
12.所有的富習慣裡,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每個人手上都有好牌、爛牌,不管拿到什麼樣的組合,用感恩的態度面對,每年都能改寫人生劇本一點點,人生軸線能就因此翻轉。
13.成功智力包括三種。分析性智力其一,另外是創造性智力與實踐性智力。
14.時間管理中有一條準則,如果我們不安排自己的時間,別人就會替我們安排。
15.廣讀之後我們腦中才能累積足以迸發新想法的燃料,才有機會善用別人的智慧,提昇工作效率,甚至轉換跑道。
16.如果我們沒有大膽一點,我們永遠只是帶著家鄉的殼去旅行,沒有接觸異世界,也就沒有短暫的另一個人生。
心得
20211006
本書是網路推薦,作者是非典型醫生,gap year有豐富演講經驗。又愛讀書。對於有智慧的人,我很渴望知道他的心得。不過在前面自介中並沒有提到為何酷愛閱讀,僅提到高中時為了準備聯考,被禁止閱讀。大學自動就閱讀了。所以是無動機閱讀?
本書蒐集28本他推薦的書,認為是對人生各方面有重大助益的書,分類有1.充實自己。2.擁有創新的能力。3.致富觀念。4.投資的方法。5.家庭教育、家庭人際關係。6.公民的素養。以上六類涵蓋了與自己、與家人、與社會的互動,對於一位現代社會人確實相當重要,這些分類都比較偏向「應用類」。若能掌握以上知識,便能夠在這社會中取得人和與突出的成績。作者不劃分一個「哲學」分類,或許已經知道,幸福的人生在於與自己、與家人、與社會的良好互動吧!又或是他不著重於基礎學科,重視人生應用。
如果是我來分類,可能會劃分「哲學」、「政治與經濟學」、「生命科學」、「量子場論及宇宙學」、「歷史」、「應用心理學」、「應用經濟學」吧?我的分類除了應用類,更涵蓋人的由來、人的環境等,但是家庭及人際關係分類就弱於作者了。或許不需要懂那麼多分類,對於存在社會及家庭中,作者的分類其實就是最佳的了。
不由得說,作者的選書有些真的是蠻好的。分類1的『說出影響力』讓人較能掌握如何表達自己。分類1多數書著重在於表達自己,表達自己可說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甚至比自己擁有多少實力更為重要。不過分類1中插入一個健保議題的書,頗為奇怪。分類2偏向成功學,其中麥爾坎的書也有入選一本。麥爾坎最聞名以『異數』一書的觀點,1萬小時的練習,總之就是要人練習就是。成功學的書整本重點可能不多,多是重複以例子表達他的觀念;另外是很擅長分析事物的原因或歸類,但是讀者要複製成功經驗,恐怕很難。
分類3的財富觀念,對於一般人、現代人相當重要。資本主義社會講究資本,而非薪水主義社會。先天擁有大資本、比他人更快速累積資本者更會在本社會中勝出。而勝出是需要細微的心思與宏觀的眼界。林明樟的書值得一看。『習慣致富』是由作者統計數百名富人與窮人的結果,這類的書相似於科學研究,也是比一家之言更值得看的。楊斯棓的讀書心得唸來順暢,他確實有把書好好消化下去,確實看的仔細,也有講好故事的能力。
分類4投資。REITS、指數型、被動收入可能在5年前仍算新穎,但是今天已經相當普遍了。並不覺得特別突出,會看本書的讀者八成應該也吸收了相關的知識。不然仍然算好的章節。
分類5家人關係,管理老年與管理後事也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課題。楊醫師大方拿出來講,真的已做好準備,對讀者也是相當有幫助。希望讀者含我都能某日能像他一樣堂堂面對。分類6的世界,比較有趣覺得是詹宏志的書,精於旅行迸發出來的想法,旅行我以為是增加見識與經驗,詹先生更擴大境界到過第二人生,令人敬佩。但這需要長居嗎?短暫旅遊,無法真實過他的人生,有懷抱此想法也就是很好的了。雖然像是看楊醫師看推薦書,不過整體還蠻好看的,也有收穫。如楊醫師再出書也會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