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古典音樂真的好簡單講堂 吉松隆


1. (提琴)抓起琴弦,「啪」地發出聲音,是「巴爾托克式撥奏」(Bartok pizzicato)。用弓背的木頭敲擊琴弦,則是「弓背敲奏」(col legno)。

2.雙簧管的前身是蘆笛,它是藉由另外加上的兩片薄簧片而發出聲音。在吹奏時帶著些許悲傷愁緒的旋律時,顯得特別出色。管弦樂團調音時,便是由它帶頭吹奏La。

3.敲打木板是木琴,大一點的則稱做馬林巴木琴。敲打金屬板是鐵琴,大一點的稱為震音琴。體積較大的樂器在板子下附有共鳴管。

4.就語源上來說,獨奏會(solo recital)乃「朗讀」之意,原本的意思是一個人在舞台上陳述詩句或故事。

5.鋼琴三重奏並非三部鋼琴,而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

6.十七世紀後半左右,發展成和現在的五線譜相同的模樣。高音譜號和升降記號和休止符也到期了。(也就是巴哈出生前後)。

7.Do Re Mi Fa是因為葛立果聖歌(Gregorian Chant)中的《聖約翰讚美歌》,每行的第一個音剛好形成一個音階,所以用每句歌詞的第一個字排列起來才開始的(十一世紀左右)。




心得
20210513
    本書是借閱好音樂的科學偶然延伸借閱。本書主體為漫畫,作者是日本作曲家兼漫畫家,十分輕鬆,認識一些音樂的小常識。再看一次而理解的部分,是升降記號對應大調號。最後一個升記號是導音(Si),所以其上一個音就是大調號;最後一個降記號是下屬音(Fa),所以下四度是其大調號。
    不太適合完全沒基礎的人看,但是有基礎的人,又會覺得太淺。程度不上不下,可以當作給人看引發興趣用,之後仍要正規學習,不然沒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