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紙上城市 約翰.葛林 John Green



1. 惠特曼詩句:「死亡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也更幸福」、「我將自己遺贈給泥土,好生長在摯愛的青草之間,如果你想找到我,看看自己的鞋底吧。」

2.你知道你的問題是什麼嗎?你總是不希望別人當他們自己。

3.他跟其他人一樣,也會對面對各種困難。我知道你很難用這樣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同學,不過等你長大一點,就會把所有人—不論是好孩子或壞孩子—都當成一個人看待。這些孩子都是一般人,只是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還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實現能力。

4.我做這個工作愈久,愈瞭解人們最缺乏的就是一面良好的鏡子。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自己的模樣,而我們也很難告訴別人自己的感受。

5.這座城市雖然宛如紙片般空虛,但回憶卻不同。

6.這輛休旅車此刻感覺像是一棟房屋:我坐的前座是一間小窩。

7.你很容易喜歡上距離遙遠的人,但是,一旦她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對象,開始變成一般的女孩,那麼,我就得去學習喜歡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8.擁有受大家喜歡的形象感覺很好,可是那種形象永遠不會變成真正的我,我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那種形象。




心得
這是閱讀葛林的第三本書。我的感覺,本書主題在寫青少年對世界產生的疑惑,當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不是如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亮麗美好時,我們懷疑了,是否一切是假的,有沒有一個真的東西?
    青少年,或許多的成人也是,都是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與欣賞,所以他們會包裝自己。環境也是。為了讓路人遊客喜歡這座城市,建築物外觀會刷漂亮,遠遠望去相當美麗,但是近看的話會發現其老舊、充滿灰塵。對於渴望探索自我、「活出自我」的人來說,或許這樣相當虛假,那個破舊沒有裝飾的內容才是真正的,所以才有故事中喜歡探索破房子的那一群人。
    隨著年紀漸長、經歷增加,會逐漸發現事情沒有絕對,只有自在與不執著。女主角受夠了自己故鄉的虛假,假到像是紙做的模型城市,於是動心要離開故鄉,前往紐約。那麼紐約又如何呢?比起故鄉若是又發現一樣的表面,那麼是否又要再次遷徙呢?如同一些為追求人們目光的網紅,刻意做一些行為、或整型,那麼她覺得自在了嗎?動機如果是為了他人,不是為了自身或深刻的原因,那麼當他人因素失去時,該如何自處呢?
    我們為了獲得友誼,而想獲得認同;或是為了幸福等等原因,而想先改善表面。但是當追逐次要目標之後,常常就忘記主要目標了,迷失在表面與認同之間,反而以追求表面為主要目的了,變成刻意、做作的模樣。我覺得世間沒有絕對,追求表面沒有對錯,想讓自己變得美好一點不是問題,不過美好不是只有表面一個面向,有許多層次的。另外追求的目標也不要混淆了。另一個想法是,對於第二者又如何呢?紙片有表面或不真實的意思。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外在,好像看到一個紙片人,只有當我們真實靠近他們之後,才能發現他們身為人的整個部分,那時我們也需要學習,如同認識一個新的人一樣。
    我想只有瞭解了這其間的矛盾,並且能夠欣賞它,才能由一個青澀的少年變成一個成熟的世界人。但我想瞭解其間的矛盾,不是別人的矛盾,而是自己的矛盾。看到他人,其實多是反應自我。因為他人、故鄉的表面與矛盾,女主角要離開一切,但是她一面討厭這些人事,一面又從中獲得滿足感,這也是她自己的矛盾。有人能完全平面,完全和諧的嗎?人自己總是有某些點,與別的點矛盾,學習瞭解自己的矛盾,學習化解它,或是包容他,正是我們成長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