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 凱洛.盧米思 Carol J. Loomis


1.比爾:華倫在解釋事情時,從來不會表現得像「嘿,這方面我最在行了,我一定要讓你刮目相看」 ;反而比較像是分享自己的見解。

2.65歲的華倫,至今仍住在25歲時買的房子。這種習慣成自然的傾向,也延伸到他投資上,只要讓他感到安心的公司,就一直留在手裡。

3.我向來把智商和天分看做引擎的馬莉,可是引擎的產出(亦即引擎的效率)卻要視理性而定。

4.選出你最敬佩的人,然後拿紙筆寫下你佩服對方的理由,不過不許寫自己。接著,寫出你最討厭的人,一樣把討厭對方的理由列舉在紙上。你所仰慕的那些特質,只要練習,就可以變成你自己的習慣,等到練習多了,也就成了習慣。

5.蓋茲:無論營收多寡,至少要在銀行裡存夠一年的薪資。

6.葛拉漢:雖然股市的短期作用好似投票機,然而長期來看,它的運作方式宛如體重機。




心得
本書應該是比爾蓋茲推薦而閱讀。本書是幾十年之間,各雜誌專欄刊登有關巴菲特的文章,蒐集而成。其中主要的記者為作者,她身為巴菲特友人,長期且唯一幫巴菲特校稿給股東的信。由於資料來源的關係,使得本書厚達600頁,內容多為當時故事,且有所重複。在閱讀時我挑重點跳閱,主要看他的親筆信、他與蓋茲的對談、與他對議題的看法。其他的有所跳過。
    眾所皆知巴菲特是價值投資法,認為股價低於市價就會長抱,甚至長抱幾十年。開頭導讀說得很好,臺灣股市與公司結構與美國大為迥異,想要完全複製巴菲特這套在臺灣是不適合的。連公司自己都炒短線了,淺碟、還有外資,還有接班人問題。臺灣很少一個公司長紅3、40年,而美國所在多有。所以要長抱台股不甚明智,不求最高低點,賺波段是比較合適的作法。
    看此書其實不為了學如何投資。對於投資我已有一套的看法了。而是想看看巴菲特此人的特質,想必有許多是可學習的。除去價值長抱法之外,較相關的大概就是指數投資了。內容也有提到,早在2000年之前,他就已經提出經理人吸血、摩擦成本,與整個大盤的關係了。算是很早就有指數ETF的概念。對於股市與利率的關係裡面也有說明,大抵央行利率愈低,股市愈高,因為企業的利潤也會被央行利率侵蝕掉。
    他與蓋茲的互動也讓我有所體悟。兩人的領域不同,對慈善的作法也不同。有人問蓋茲說如何說服巴菲特和你一樣現在就開始做慈善,而不是以後才捐出財產?蓋茲說,他不做說服的事,別人要做什麼是別人,他是和巴菲特分享做慈善後的喜悅。同樣的在前面的章節寫到兩人第一次遇見時,蓋茲回憶,巴菲特也不是盡力表現很懂,要讓蓋茲刮目相看,而是解釋自己做的事情,並且分享喜悅。兩人都是很有感染力與說服力的人,但是都不是靠說服。人不會因為理性分析而認同,在丹的書中有實驗到,反而還會減少認同;但人會且願意受到情緒的感染而行動。我們會因為人做了一件事很快樂,而認同這件事,不一定會因為這件事到底正確與否而去認同之。這正是我所缺乏,所需要的特質。
    本書仍然是相對不錯的,在書前也有節錄全部的重點語錄,可以作為重點複習,或大標題閱讀,欲加深則續看其章節。挑章節看比較不浪費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