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探索時間之謎 佛克 Dan Falk



1. 地球轉動時,地軸本身會慢慢繞著太陽系旋轉,轉一圈需要兩萬六千年。與此相關的擺動,稱為章動(nutation),會造成地軸定期改變傾斜角度。西元前3000年時,傾斜角度比現在略大,大約為24度。

2.巴比倫人使用的週期中,七年有13個月,十二年只有12個月,兩種互相交替。總和起來共有十九年,稱為「默冬週期」。

3.為了嚴格遵守每日禱告的規定,伊斯蘭教徒需要正確計時,因此在中世紀時,回教國家的天文學就非常發達。(許多回教國家國旗都有月亮)

4.一周七天或許源自巴比倫人,他們認為七天的每一天都和行星代表的神祇有關。(日、月、水、金、火、木、土)

5.埃及人把一天分成24小時,這個概念或許來自巴比倫人。

6.東京大學研究人員宣布,他們能夠造出使用鍶的「光晶格鐘」,報時的精確度為十的十八次方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兆分之一。三百億年也只有一秒的誤差。

7.有些人覺得時間是有機體,非常靈活;有些人則覺得時間不斷循環,模擬自然中的週期。還有人覺得時間沒有生命,毫不留情地前進。

8.克拉默認為要瞭解遙遠粒子間看似能夠瞬間溝通的現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逆因果律的概念。簡單說,就是未來能夠影響現在或現在能夠影響過去的特殊事態,在次原子的世界裡。雖然聽起來完全違反直覺,但物理定律中卻沒有說法能排除這種影響。

9.時間之箭至少可分六種:熱力學的時間之箭、放射的時間之箭、量子的時間之箭(波函數塌陷無法逆轉)、K介子的時間之箭(衰變比創造多幾千億倍的時間)、宇宙論的時間之箭(仍不斷膨脹)、心理學的時間之箭。




心得
為了更加瞭解時間而閱讀。前面比較科普與歷史,介紹全球各地先民的時間觀念,與天文曆法的由來。目前使用格里曆。由於太陽年與太陰月沒有剛好整數,600年會慢一小時。

時間的性質、解釋一直是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想弄清楚、解釋的清楚的一個謎。誠如後面所說的,要解釋這個謎,已經需要愈來愈多跨學科的知識了。哲學與物理學的解釋可能都只看到單貌。另時間的流動是不是人類或高等動物才有的感知呢?是的話,是不是代表「時間的流動」真的就是心智的產物呢?我覺得是很有可能,以我的論點來看的話是。就算不是這樣代表的話,也可以知道這和認知神經學有很大的關係。

看完仍讓我的想法存在,沒有受到挑戰。我的解釋,時間表示著資訊的累積。資訊的增加/累積,造成電子的變動,大腦某組織,或全大腦接受到這個訊息,就會產生時間感。所以時間並非絕對,也並非一直流動,端看資訊的累積(或是指電子的變化)。就算人靜止不動也是,你也累積了「前一秒我都靜止不動」的這個資訊。所以幾乎全部的狀況下時間都是增加的,只有在速度的分量上太快,電子的速度分量上較慢下時間的「增加速度」才會變化;另外如黑洞、中子星等特殊情形,時間有可能更慢或是停止。所以以可能的情況,說大霹靂是時間的開始,可以這麼解釋。

另外本書也讓我意外想懂了為何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時間是資訊的累積,即是電子的活動,電子的速度(電磁波)即光速c,所以說一秒的時間等於電子跑一個c的距離(1c),那如果一個物體本身速度很快,他在空間的速度v,那他的時間分量的流速會經過一個變換,即勞倫斯轉換,時間由外人看就會慢下來。
空間我想到,原來其實也是電子所構成。想像一個房間,四面上下有牆壁,我們說這是一個空間,但其實牆壁也是由電子組成,或是說由電磁力的斥力所組成。現在把牆壁除去,剛剛那個空間只是少了想像牆壁,他仍是由電子的斥力、與希格斯場組成,所以自然也和電子的活動有關。意外懂了這個蠻好的。難怪呼高速下,距離會縮短,時間會拉長。
那麼,所以說宇宙還在擴張的「擴張」又是什麼?暗能量的吸引力?
本書不會很難,各方面介紹時間的各個觀念,也有人文、物理的解釋,蠻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