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異數 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1. 馬太效應,典出馬太福音。成功者愈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成功,成功是「優勢累積」的結果。

2.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至少要練習到某一個程度。研究人員相信,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3.抽象智能。相對的另一種稱為「實用智能」,包括「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以達到最大效果」。

4.教養方式只分成兩種:有錢人家一種,窮人家是另一種。有錢人家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沒事做,總是把他們的時間排得滿滿的,而且常常問孩子,老師、教練或是隊友說些什麼。

5.這是一種「協同式的培養」,他們會積極評估孩子的才華、意見,然後努力培養。反之,窮人家父母的教養大都是採取自然、放任的態度。

6.父母教導他即使面對的是長輩,也要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7.中文數字發音極為簡短,大多數的數字可在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說出來。構音速度最快的就是廣東話,香港人的數字記憶超強,一次可以背出10個數字。

8.西方人溝通一個特點就是,說話者會把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傳達給對方知道,毫不含糊,即「傳達者導向」?然而亞洲國家,都是「接受者導向」,也就是聽者要設法瞭解說者的意思。

9.人很大一部份被文化及個人身份束縛。為了成功,必須脫離部分的身份束縛。




心得
20201209
本書為推薦書,忘了是哪位,可能是比爾蓋茲或是哈拉瑞。看了才知道作者早已是暢銷作家,2000年著有引爆趨勢,2005年著有決斷2秒間,皆是美國書榜風雲書。如簡介描述,作者善於「分析生活中一些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其實閱讀時一直有種感覺,這就是蘋果橘子經濟學阿。當時還沒有這個分類,現在這個分類「行為經濟學」相當熱門,甚至超過傳統經濟學模型理論。只是作者不被分類為經濟學家,否則可能也可如史蒂文之流,在芝加哥經濟學佔有一席之地。
馬太效應:之前在蘋果橘子經濟學看過,果然就是行為經濟學嘛!意思是好上加好,成功機會更大。由運動員生日來分析,同一年級中年頭的運動員因為年紀大,幾乎都贏過年尾的運動員,獲得培養的機會也就更大。往建設性看就是「優勢累積」。成功不是突然的巨大降臨,而是優勢累積,所以設法累積自己的優勢。
1萬小時的努力:之前就有聽過,原來是在本書發揚光大的。不過後來似乎有爭議性,有的學者批評跟成熟年齡、其他時數有關,或是拼湊出來的。不過不管是否1萬小時定律,本書要傳達的重點是機會加上努力,像提到的比爾蓋茲、大律師傅榮等,在機會來臨前早已努力磨練一項技能超過10年。成功偶然的很少,不能抹滅努力的重要。
天才的迷思:父母栽培、文化影響,以及「實用智能」相當重要。諺語四風水五讀書的五,除了要精深專業知識技能外,也要培養「實用智能」。
空中危機、稻米文化:闡述文化影響之重。空中危機講述一則韓航空難。因韓國長幼關係很重,以致副機長無法有效輔助機長。後來公司駕駛一律講英文,破除這種傳統陋習。
稻米文化指東亞人因環境關係,養成辛苦耕耘工作的態度,相對歐、美,一年有半年在休息,衍申到對孩子的教育及態度。另原來中文影響數學這麼大,因為中文數字非常簡潔、邏輯順序正確。不過數理優勢在高等教育後就消失了。要能有所成就,創意和突破性更重要。
整體就是行為經濟學的感覺,讀起來輕鬆,獲得的新觀念就是培養「實用技能」及講話要「傳達者導向」,不要「接受者導向」。成功或有機運,在機運底下自身的努力仍是重要的。作者有新書的話也值得一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