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或國家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改變,並拋棄過往的所有認同。挑戰在於,去瞭解他們身份中的哪些部分已經運作良好,不需要調整;哪些部分不再發揮作用,亟需改變。
2.面對危機時,當務之急就是透過所謂的「建立圍籬」,也就是要確定出危機期間真正出問題的具體事物,才能讓人瞭解:「在這裡,在圍籬內,是我生活中出現的特殊問題,但圍籬外的其他一切正常,沒有問題。」
3.雖然變革的欲望很強烈,但保持傳統的欲望也同樣很強烈,因此有些改變必須被包裝為「被發明的傳統」,假保留之名行改革之實,讓它們更容易被接受。
4.美國「例外論」(exceptionalism),即相信美國獨一無二,因此其他國家的一切都不適用在美國。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5.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對太陽的短波輻射是透明的,容許射入的太陽光穿過大氣層,使地球表面暖化。地球把這種能量重新輻射回太空,但是在較長的熱紅外線下,二氧化碳是不透明的,重新向四方發射,包括回到地球表面。
心得
20201021
本書是經比爾介紹知道。不過作者相當有名,即槍砲、鋼鐵與病菌一書的作者,對於世界的心得,就算不經比爾介紹,應該也會經由哪而來閱讀。
開頭介紹個人危機治療的方法,有序的分為12步驟,為非常直指核心的方法,直觀且一目了然。由於剛看完莫斯科紳士,還沈浸在歐式紳士風處理方法,看到美式(或德式)的作法,不禁一笑。不知道如果由英國紳士來分析是會怎麼樣呢?
解決危機12步驟大致上是:1.真心承認身處在問題中 2.承認願意負責任 3.畫出範圍,確定問題在哪裡。 4.自我認同,即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裡 5.開始,大概就是找方法、找援助、找金錢、彈性調整作風,最後11. 設底線,作風不能超過。
芬蘭
從未注意過的國家,甚至什麼是「芬蘭化 Finlandization」都沒聽過。國土雖大,人口只有六百萬,國力注定是無法與蘇聯(1.2億)及德國(9千萬)抗衡。二戰期間被此二國入侵過。稍瞭解歷史才知道這國家令人尊敬,臺灣也像他們是弱小國家,或許有些能相借鏡。在一戰後,由於反對布爾什維克黨(即後來蘇俄)國內發生過內戰:獨立不久的民主芬蘭國 VS 共產黨,以致於在二戰期間變成盟軍的對立面,因其要對抗入侵的蘇俄,所以在二戰算是類軸心國。
時國民350萬人,對戰蘇俄時動員1/6參軍,戰死超過10萬人,換算臺灣約動員383萬人從軍,戰死超過65萬人,非常慘痛的經驗讓他們學到如何與大國和平相處下保有自己的民主政權:彈性。當時在位兩位總統向史達林保證不對蘇俄不利、絕不以任何形式攻擊列寧格勒,另也簽訂一些商業協議等等,取得史達林的信任;議會也勸退其他總統候選人,讓兩位前後史達林信任總統共在位35年。另外自我審查等等以避免激怒蘇俄。今日芬蘭是科技國,人均能與英德美並駕齊驅,相當不容易。
芬蘭語難學,全世界只有芬蘭使用芬蘭語,以及芬蘭史詩《卡勒瓦拉》將國民的國家意識緊緊凝聚一起。與其同時波羅的海三小國全面投降。不知道後來這三國發展怎麼樣?自己國文化維持得如何?
日本
日本近代史我稍微有看過司馬遼太郎寫的歷史小說,也看過一些作品。明治初期花了2年時間,讓內閣成員“全體”到歐洲考察,人人充滿第一手資料回來,相當不容易。適時審視條件,樂觀做出反應,使大政奉還後15年就幾乎全面改革成功了。對比二戰攻擊英、美,錯估自己的條件,而導致失敗,變化相當的大。
智利
民主國家竟然要變成軍政府也是相當快的,而且不乏當鷹犬的人。要珍惜並維護民主制度呀
印尼
建國總統蘇卡諾從後來看,此人的評價就不好。反抗荷蘭與日本的統治,想建立印尼人自己的國家,那是什麼樣的國家呢?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還是總統自己的擁有物?建國五原則,開國總統就不民主了。政變後的總統蘇哈托,表面繼續遵守五原則,實際甚至不團結、不民主、也不正義、也不人道主義,跟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一樣,不民主,也非人民共和,是公開的最大謊言。從1945可以一直維持到1997令人嘆為觀止。
德國
澳洲
澳洲與英國脫離,是漸進的。澳洲與1.英國2.歐洲裔羈絆很深,如同當代臺灣。他們也視自己為海外版本的英國。轉變點在1.二戰時英國在新加坡基地投降日本,相當於背棄防禦澳洲的承諾,導致澳洲本土史上第一次遭受攻擊(達爾文市),2.英國國力減弱,澳洲經貿夥伴變成日美3.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澳洲視同外人遭課稅,4.英國停止大英國協移民,澳洲直接被視為外國人。
澳洲的獨立是“被獨立的”。距離英國如此遙遠,要完成獨立也花了三十年(1942~1972)幾乎一代人。英國對澳洲不具侵略企圖,且國力衰退。取之借鏡,臺灣也要再一代人,並等世界局勢改變,可能才有辦法。
美國
許多的缺點,當中作者覺得最大的是分裂與對立。不同政黨不再互相協調妥協,而是互相封殺。不同政黨的支持者尋找自己的利基資訊,也少於互相理解,結果使政府停擺,法案推遲,從上到下分裂。能毀滅美國的不是中國,只有美國自己人。這點臺灣已經是了呀。
現代全球
包含核戰爭、氣候變遷、自然資源耗竭、產生廢物的影響。每種都需全球關注共同努力才能在數十年中改善。目前尚未有全球共同合作對抗難題的先案,要合作相當的難。第一世界人均消耗石油是開發中國家的32倍,32即為一個常數。
綜觀全書,面對危機的行為一再出現,包括:1.承認置身危機;2.承擔改變責任,而非指責其他國家;3.建立圍籬,識別哪些需要改,哪些不需要改;4.尋求協助、尋求成功經驗;5.自我認定、誠實自我評估。
除了瞭解心理輔導員幫助人的實用方法外,瞭解七個國家的歷史與現在,反思自己人生的處境,收穫不少。不過我想起《女人香》裡艾爾·帕西諾的台詞:每當遇到人生岔路,我總是知道正確的道路是哪一條,我就是知道。但我很少選擇,因為做正確的事,是天殺的難阿。
要實作,真是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