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的社會是個很好奇的社會,因為年輕,卻把好奇發展成八卦雜誌的窺探。我想,好奇的極致應該是包容和悲憫,應該是關心,我們所好奇的不是他人為何事哀傷,而是他的哀傷,以及他要如何度過哀傷。重要的不是知道已發生的事件,而是人的心靈狀態。
2.傳說不是屬於主角,每一個人物在故事裡扮演的角色,都有某種開示的意識。
3.我相信每個人在這世界第一個愛上的人都是自己。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愛情,其實都是在找一個內在的,不被瞭解的自己。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找錯了,有時候又好像找對了,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並不是那麼清楚。
4.施洗者約翰的母親是耶穌母親的堂姐,也是處女受孕。達文西所畫岩間聖母圖就是畫兩人嬰兒時期。左:倫敦。右:羅浮宮
心得
20200317
開始寫心得後第二本蔣勳的書,因為被第一本「生活10講」的人文內涵所吸引。本書以作者自己的觀點跟想像重新描述傳說,閱讀起來比較輕鬆。
通常講寓言故事或是傳說故事是創作者想要表達後面的旨意,大多有善惡循環的世間道理,蔣勳是在其上又加入自己的想像,或以詞藻堆疊或以延伸空間為主,較少是又藉此說教,所以閱讀起來比較沒有壓力也比較快。
儘管如此,仍很佩服蔣勳泉湧的文思,可以在一個既定故事又延伸那麼多,這是需要歷練與人生反思的,也需要創意把不相干的事物聯想在一起。歷練、反思與創意聯想,正是我需要的。先汲取巨人的牙慧,累積起來或許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
兩三天很快的就看完了,一些故事的詳細敘述是原版傳說所完全沒有的,是蔣勳自己天馬行空進去。蔣勳有自己的美學,對社會現象也有自己一番深入的見解,這樣的人有點類似陶淵明,故事也是似乎有點想寓言自己的想法進去,或託於故事中的細節不斧鑿的說出來,比起以前看過李家同的書應是更深,缺點就是更晦暗,不易領略。
大師的思考是很廣泛的,其所述的寓言對於讀者若是背景思考及背景知識不夠多不夠深入的話,很容易覺得破碎,不易系統性的瞭解。對於人文涵養不足的我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刺激,至少知道文學、歷史的方面不足。能瞭解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好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