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去的知識份子有一種叫做「風範」的東西,就是他們對於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對於人性有一種道德上的相信
3.對我而言。『美麗少年』是一個新的神話,在我的年代不能想像這些孩子能這樣活著,然後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當我把電影看完後,發現生命裡多了一些不同的東西,我很感謝這些東西,他在幫助我成長,像我這樣一個很容易變保守跟僵化的年齡,還有機會繼續成長,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4.人的內在有沒有一種情操叫做崇高,或者叫做潔淨,如果沒有的話。是不是人性就走不到崇高,不到潔淨,走到比較低俗或粗糙的狀態中了?
5.(破鞋)
它裡面有記憶,它不只是一個物質。這些鞋跟我的腳已經發生了一種每天一起走路,走過長長一段過去的關係;同樣的,跟你生活再一起的人,雖然他的身體在衰老,可是你會知道他衰老的每一個細節,所以你不會輕易離開。
6.農業社會需要人力,所以發展出「父母在不遠遊」的倫理,把家族人力集中,而不同家族就組成社區的關係,互相幫助,互相依存,農忙的時候就要這樣。所以農業社會發展出來的倫理需要一個人的內在的群體性很高,個人的獨立性就不需要。
7.信仰裡面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心,有多懶惰,有多恐懼。你知道了以後,再回饋到現世中的做人處事,使之有些不同,有些收斂,其實只是平衡而已。
8.只有一種信仰很可怕,譬如政治信仰,只有財富信仰,甚至只有單一的美的信仰,都是不健康的,它應該要平衡的
9.信仰沒有速成之道,他應該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的對話關係,好像是在一種螺旋形的山路上盤旋,每次盤旋的過程中好像升高了一點點,又好像在原地繞圈圈。
10.『金剛經』說法、非法、一切法皆非法,當法是虛妄的,那麼信仰本身有一天也可以是不存在的,因為他變成實踐的力量後,就不需要再拘束於語言、儀式了。這是一種階段性的,我們不需要去批判不同階段的人,去說:「你怎麼還在這個階段?」因為我們也曾在那個階段過,當你走過來後,應該要知道每一部踏過來是多麼艱難,你不會去嘲笑,反而會尊敬。
11.「修行」,很重要的是在過程裡面,不管透過哲學的修行,或是宗教的修行,或是冥想,去感覺到生命的一個反省、檢討、懺悔跟進步。
12.如果說物化是一台巨大的絞肉機器,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被捲進去。這個體制一旦運作起來了,整個自然環境會被絞進去。
13.孟子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三句話其實就是在講權力和財富會如何污染知識份子,應該保持距離,靠得太近,角色立場就很難清明了。
論文學
14.信教很容易讓人排斥某些東西,當『聖經』變成基督教的一部份之後,非基督教徒可能就會開始排斥這本書,不再把它當文學作品,而對基督教徒而言,它也變成一種信徒式的信仰,不是文學了。
15.每一部經典都有一個非常迷人的語言敘述系統,譬如『維摩詰經』的許言就是很驚人的,那就是一種文學的能力。但在信仰系統裡,這個部分被拿掉後,信仰就很容易變得空洞。包括『六祖壇經』我都覺得很了不起,它闡述經文的方式比現在我讀過所有的武俠小說更有趣,裡面的系統、情節的演變都很精彩,我相信,它絕對不是由一個木訥的人講出來,木訥的語言根本不可能讓大家都進入他的世界中。
16.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後來我們的文明都不太喜歡神話,甚至想把這東西丟掉。在周朝,很快就進入理性思想中,這是一個進步,因為我們確立了一個以人為本的文明,
而在此同時,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如印度、希臘、埃及等地區,神的地位還是很高。
17.人大概到最後才會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麼」,而是「不要什麼」。
18.當我們破除一些對於人生的假設,有了悟性的看破時,就可以不帶成見的去看一切事物,這才是文學的開始。
所以我說文學是一種疏離,保持旁觀者的冷靜,去觀看一切與你有關或無關的事。
19.『紅樓夢』:「假做真時真亦假」。把假變成真,把真變成假,也是一種文學。『紅樓夢』之所以成為最偉大的一部小說,因為作者很清楚的游離在真與假之間。
20.文學的終極關懷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就是人生真相與假象反覆的呈現。
21.我常覺得讀金剛經是為了幫助我去看另一部人生的金剛經,也就是人生的本相。我會開始去想,為什麼說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些話在大學的時候以為讀懂了,其實是假的;今天當你真正看到一個人在擬面前消失不見,那種夢幻性、泡影性才顯現,或者當你抓著父親的手想把體溫給他卻無能為力的時候「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句話才發生意義。
22.二十幾歲的我,像黃金一樣燦爛。但實際上,我在那裡的日子可能也是憂鬱的,或者艱難的,那個「燦爛」的印象很可能是假象。然而,二十幾歲的青春,本來就該用一生去幻想,去累積,這裡面就會產生微妙的文章。
23.「文體」就像人的面貌,或者是聲音的質感,那是文學讓人著迷的特色。
論愛與情
24.愛不可能完全聖潔、完全單純到脫離人類的法律、道德,一旦發生衝突時,你就只能選擇。羅蜜歐與茱麗葉千古以來讓人感動的原因,就是他們衝破了法律與道德;梁山伯與祝英台之所以讓我們落淚,也是因為他們衝破了法律與道德。
25.我喜歡把人的事情放到自然規則裡去看,你會有一種更大的寬容。
26.我知道愛情哀傷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我只能說,你必須要度過這個哀傷,要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讓自己領悟:愛情不是生命的唯一,你要挾帶這個哀傷繼續生活,並且更重要的,繼續愛人。
27.人生命裡愛的支點要多一點。就是你所倚靠、你的愛賴以支撐的對象。在物理學當中,物體如果之有一個支點,是很不穩定的;就像一座高大的建築物,地基要有很多支點支撐才會穩定。
28.我寧願愛可以分攤的,愛我的人他同時也有親情的愛、友情的愛、同事的愛,以及生活當中還有其他能吸引他的愛的事物,我會很感謝這些人幫我分攤他的愛,沒有全部壓在我身上,讓我喘不過氣來。同樣的,我的愛也有很多的支點。這些分攤的愛,並不會減損愛情的純度,反而是一種增加。
29.柏拉圖『饗宴』:人被天神懲罰,劈成了兩半,終其一生在尋找另外一半。人為什麼會有愛?因為本身是不完整的,因為欠缺才去愛;當然找到另一半,合而為一時,才算是完整的人。
論情慾
30.情慾的減低來自於情慾的瞭解。
31.基本上,禮教是規範情慾,但不是互相對立。禮教也應該隨著時代調整,固執於壓抑情慾、對抗情慾的禮教,反而會傷害禮教。如果真的要讓禮教的存在有正當性,就應該好好面對情慾,否則就是說謊,同時也失去了對情慾的規範性。
32.口頭上的慈悲是最大的殘酷,因為成天喊著要寬容、要包容,卻根本沒有辦法有切身之痛。
33.儒家因為很強調人與動物的差異,慢慢喪失了人與動物也有相同部分的探討。
論食
34.若是你能親手栽植或養殖食物,你參與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你會更珍惜,也更能體會到有情感的食物和沒有情感的食物之間的差別。
心得
2020-2-12
第一章新價值
從資優生犯罪談到教育制度的失敗,沒有教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批評考試升學制度不好,但是作者本身竟然說他不敢講這個話,因為要面臨巨大的壓力,也不鼓勵學生去對抗制度,那麼作者到底想倡導什麼?僅流於憤世嫉俗,吠吠而已
第二章新官學
對於國文課內容的批判,我也同意,他的年代時代背景關係,課本教導方苞『左忠毅公軼事』、文天祥『正氣歌』,都是提倡一種忠君愛國、為國死亡的悲壯美感,想不到幾十年後的學生課本竟然還在教一樣的東西!
美感教育會隨著不同的環境改變,是的,所接觸的東西含有「思辯」的成分愈多,使人愈能思考及接觸不同論點,好的觀點能夠在思辯下存留下來,於是能形成個人的好的價值觀。
其實看到感覺蔣勳本書的核心思想著重於「多元」與「包容」,在人生的許多方面是很重要的
第三章新倫理
內容簡言之,主要批評資本主義社會與市場主義所帶來的壞處,最後還是回到教育上。承接第一章,作者自己都不敢公然講這個話了,那麼有何積極的結論?
資本主義及市場機制帶來與多壞處,確實需要反思與節制,但我覺得作者或大眾已經很習慣現代生活的便利,以致於把一些現象已經當作是理所當然而不自知,像作者舉例的小咖啡廳也是這種社會所帶來的產物。不能只批判壞處而享受好處不自知
公民的概念同意,與中國家族、倫理、人治的概念與多相左
第四章新信仰
信仰給人解惑,我覺得在現在資訊與科技發達之下,我認為求真知給人更真正的解惑,而信仰( 宗教、...等等)給予人勇氣,並不十分衝突
信仰的對象不必是實物或是真人,甚至不是真實存在的事物都可以,只要你相信他就可以了,一樣能給人力量
2020-2-14今天跟阿敏去聚餐
論物化
市場主義的發展太過,會讓社會中非物質的東西也被標上價格,其不好的結果就是侵蝕到該行為本來的價值或道德。如同為了鼓勵孩童看書,使用每看一本書就給幾錢的政策,到結果變成所有人都傾向於看薄書,而非注重書的內容。麥可桑德爾有提過一樣的倡議,我們必須適當認知與瞭解道德界線,才能有一個好的市場發展下的公民社會。總結本章的精神即是上述。作者通篇用物化一詞,舉了許多細例,都未提及市場主義,可能是沒有涉獵到資本主義的書。
論文學
我現在也在看佛教的經典,也在看聖經,之後甚至還想看薄迦梵歌跟可蘭經,想法與作者有些許相同之處。他是以文學角度出發,這些各宗教的經典必定有文學性突出的一方,只當教條來信仰而完全摒棄文學那一面,那麼就可惜了。我則是以看各哲學書籍的角度來去看這些宗教經典,因為各宗教是當時人們遇到重大事情所提出的討論或想法,可藉此瞭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思考模式。
不過我確是忽略了文學性這一面,可能我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比較注重自然科學,人如何解決問題這一面吧!今後需補強人文及社會科學。
人大概到最後才會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麼」,而是「不要什麼」。很佩服作者的感悟,我現在大概知道我要什麼,但也不保證是否就是我一生終極要的東西,有時很會說一些漂亮的話,要什麼是空,不要什麼也是空,那麼要與不要又有和區分呢?類似這樣的話。要在更上一層樓,可能人生要再經歷,寄望一日能像蔣勳知道「不要什麼」,不到太遲之前。
『紅樓夢』與『金剛經』兩部都沒看過。自然科學的部分對我來說是真實,經得起無數次科學檢驗,人文科學的部分對我仍太複雜,需要開始閱讀
人生的金剛經
論愛情
曾聽說蔣勳有同性之間的愛情,也就是同性戀的意思,如此來看他寫的文字很能感受與認同。許多段都流露出「寬容,包容」的精神(同亞里斯多德),一如他在論社會文章中。不知此感悟是他要對於社會,還是他要社會對他。儘管如此撇除他的性向,仍然是很尊重且同意他對愛情的觀點,精要。
對於支點理論,我很受用。
總結此書,作者的觀點令我收穫許多,作者對於人與人的關係之感悟使我學習良多,今後會繼續閱讀蔣勳的作品;人與社會的觀點部分同意,希望不是我自大了,我覺得他有些觀點不是很深入,像是批評市場主義,如果有正反兩邊都有的論述會更好。果然廣泛閱讀相當重要,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含哲學),經濟學,才能更全面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與應對方法,減少盲點
作者蔣勳人文科學素養深厚,我視為人文科學這方面的老師,需繼續閱讀他的論點(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