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中值得紀念的高峰會散佈在許多艱辛、經常很沈悶的工作日當中。
2.研究顯示保存記憶的腦會有變化。有時候是左腦,有時候是右腦。這顯示人類的腦並沒有針對單邊記憶痕跡的特化。記憶的運作至今還是個謎。
3.在我們選擇新的人生道路時,更重要的是那些我們因此而認識的人。
4.會說話的左腦想出某種故事,解釋由右腦發起,但左腦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的行動。在其他時候,左腦會解釋因為右腦的經驗所引發的情緒感受。
心得
本書算是作者的自傳作品。作者是被譽為認知神經學之父的研究者,生涯起步及大部分時間在研究裂腦患者的左右大腦表現如何。現在被認為像是一般常識的很多都是當時的重大發現,例如語言中心在左腦,圖像在右腦等等。
作者生平感覺相當豪爽、熱情,他也換了非常多的研究地點,應該多數都是好聚好散。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能聚集一群有能力、聰明的人一起做事,才能成就他的舉多研究結果。這種豪爽開朗的個性應該是勝過他的聰明才智,是他成功的最大關鍵。另外他對於轉職也是沒有在客氣的。哪邊待遇更好、或是更大,他也是能夠說轉就轉,就算已經獲得了終身職。這點也是令人佩服。
說到研究方面,當時對於癲癇的治療並不進步,有醫師切開胼肢體,發現患者的癲癇的發作大幅減少。但是也造成了不少這樣裂腦患者術後的狀況,像是失認、失語。因為這種時代的不幸結果讓作者們有了舞台,能夠探討左右腦的區別,最重要的是各自的功能為何?是否有兩個心智。我們以後見之明,很感謝作者當時做的這些研究。以我自己的看法以及現代的看法,兩邊腦細胞幾乎相同又有些微差異,這個差異能造就腦內的功能模組,例如理解文字是某個模組為主的腦細胞、別的功能是別的模組的腦細胞群。但是功能的區別不是絕對一定,因為皮質的整合以及腦細胞的相似,其實腦細胞藉由連結,都具有學習能力。所以非該腦、該模組的腦細胞,擁有語言的能力,或其他的能力,在我看來是完全合理的。
而且我們一般認為的一個心智,是大腦皮質整合出來的產物。何謂「整合」?就是左右大腦都會產生(初步)意識,藉由胼肢體一秒40億次的電流交通,整合出一個回應。左右腦當然不會完全對稱,可能天生的或是供應血管粗細不同,所以有主導大腦半球也是能想像的。切開聯絡管道,並沒有破壞兩半球產生初步意識的能力,所以有可能產生兩個意識,也有可能還是一個意識,當然都是有可能了。甚至在胼肢體完好的人,大腦各部皮質沒有整合好,或是放電問題,有更多意識也是可能的。
當然上述是我很直觀的假設,要求證也很難,尤其因為現在有諸多倫委規範,已經不可能做裂腦研究了,所以仍然很謝謝作者及這些前人。儘管他們做的眾多實驗,以我現在看來是不必要的。
其實書的結尾說的很好,以前認為的線性的腦是不對的,神經訊號的管理應該是有分層級的,到最上層的大腦皮質整合。模組化現在也被廣泛接受,所以想找出哪塊腦做哪些事情,是可做但沒有很大的學術意義。現在更重要的課題,是研究人腦是如何整合的,也就是心智之謎。我想這仍是相當困難,希望未來有所突破。本書蠻有趣的,但是我大概不會再看同作者的著作,因為其研究屬於研究病腦,這方面大概就這樣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