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京、洛杉磯到倫敦,世界各地的時髦酒吧,都提供純氧來處理宿醉到頭痛等種種症狀。
2.「去燃素的空氣」這種成分似乎可以被多種酸質陷捕,於是普力斯特利改稱之為「oxy-gen」,意思是「酸載的」(acid-born)。
3.就算什麼都不做,光是呼吸,消耗的氧氣仍有約百分之二會逃逸成為自由基。當進行激烈運動,比例可能達到百分之十。根據一項計算,單就呼吸一年所造成的潛在損傷,相當於照射一萬次胸腔X光所引發的輻射破壞。
4.水蒸氣的暖化作用遠超過其他成分,理由不在於每單位重量的暖化效能,而是空中的水汽含量相當高。但二氧化碳仍是影響氣候的重要驅動力量。
5.在地表附近,臭氧是汽車廢氣成分之一,對氣喘患者構成嚴重刺激。
6.根據計算,單一氯原子平均能摧毀十萬顆臭氧分子。
7.天空反射鏡稱為亥維賽層(Heaviside layer)。又由於帶電粒子稱為離子,如今我們稱亥維賽層的導電層為電離層。
8.「SOS」不代表任何意義,只是採摩斯密碼發送時比較好辨識。
心得
本書介紹了大氣的發現、大氣的組成、氣流及電子現象、看不見的電磁場等,是大氣科普常識的故事集,讀起來輕鬆無負擔。大約對我最實用之處是複習了科氏力。本書文筆流暢,有點像《基因》的大氣版,但是篇幅較平易近人。副標萬物的起源並不是指生命是從大氣層開始的,而是沒有這層大氣,生命無法開始。由於有地球自轉,各緯度的轉速差,以及受熱膨脹上升等因素,大氣有所謂的行星環流。多虧了這些對流,帶來了太陽熱量的平衡,否則地球的赤道地區平均溫度要多十四度,寒帶地區要低五度,適合動物居住的地表將大幅減少。
書中也有寫到臭氧重要事件,就是在二十世紀初的氟氯昂化合物。這種人畜無害的氣體,怎知道它會破壞臭氧層?還好有敏銳的科學家做研究測量空氣中的氟氯昂含量,發現竟然和有史以來生產的量幾乎一樣,代表此化合物幾乎不會在自然界中代謝,或是要很久的時間。同時也發現了它對臭氧分子的破壞。所以暗示我們事前三思可能還是不夠的,要小心再小心,並且事後仍要做大範圍的檢討。推薦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