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曹銘宗


1.從十六世紀中到十七世紀初,歐洲三大海權國家分別來到東南亞設立總部,包括葡萄牙在澳門、西班牙在馬尼拉、荷蘭在巴達維雅。

2.荷蘭人先於一六二四年在南臺灣「大灣」(今安平)建立據點,西班牙人隨後於一六二六年在北臺灣的「雞籠」(和平島)建立據點。

3.Santiago(San Jacobo)就是聖雅各伯,指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雅各伯(基督教稱雅各)。當年道明會曾在三貂角建立一座小教堂,但早已被遺忘了。

4.西班牙在一四九二年支持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一五一九年又支持麥哲倫橫渡太平洋到達菲律賓,並在一五二一年完成全球環航,在人類航海史是偉大成就。

5.西班牙人依靠季風和洋流,在每年的十月至三月間,從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出發,順著東風及北緯十五度的北赤道洋流,由東向西橫渡太平洋到達菲律賓,航行時間需兩、三個月。

6.回程航線較長,在每年六月,從馬尼拉出發,順著西南季風及北赤道洋流北上,經過臺灣東海岸到達日本南方,再順著西風及北緯四十五度的洋流,西向東橫渡太平洋,在距北美洲海岸三百公里左右轉向男方,回到阿卡普爾科,航行時間需五、六個月。

7.道明會是天主教的「托缽修道會」的派別之一,誓願貧窮奉獻教會。其會士身披黑色斗蓬,被稱為「黑衣修士」。

8.菲律賓是多族群、多語言的群島,最大島是北部的呂宋島(他加祿語Luzon)。馬尼拉是呂宋島最大城,通行的語言是「他加祿語」。

9.當西班牙人從菲律賓航行經過艾爾摩沙東海岸,就以西班牙的「杜羅河」(Duero),為這個可能產金之地命名。東臺灣原住民唸成Turoboan,後來中文音譯「哆囉滿」,成為花蓮的舊名。

10.北海岸接近海岸的水中有很多大塊礁石,退潮時露出水面,幾乎布滿雞籠與淡水之間。因此,那些沒有船的人,就會在退潮時跳過一塊一塊的礁石行走,稱之「跳石」。

11.艾斯奇維神父:「出發是必須的,但活著不是」。




心得
    本書是《大灣大員》一書的作者所著,也是臺灣史的延伸閱讀。臺灣史大抵來說,就是荷西-明鄭這樣的順序。不過前面的時期,荷蘭佔有較主要的角色,也具有政權連續性,所以都以和為主。
    西班牙在臺灣北部雞籠築城,作為北東南亞的基地,想因此與日本及中國貿易。佔領時間較短,僅一六二六至一六四二年,因日本鎖國,僅限荷蘭人貿易,以及臺灣北部貿易不彰,無法與菲律賓本部及南部大灣競爭,在不符利益的情況下馬尼拉總部逐漸縮減並棄守臺灣。這段歷史也較沒有人注意。書中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我們可以藉由其中情節,及一些原民資料推測,過去西人在雞籠時的活動,諸如貿易、建城、傳教、醫療、探礦,以及與土著通婚等。書中塑造了男女主角,其互動是純潔且文明的,讀起來稍微有點超越時代感,但不乏小說的美感。我相信類似的故事,在當時應該是散佈在來台的西人士兵當中的。對於天主的信仰則是貫穿在全書各章中,這也反映了當時西人海外活動的3G動機:God、Gold、Glory。
    小說情節雖然是文人虛構的,但是浪漫中又帶有真實,真實中又帶有浪漫情懷。西人來台短短十八年,除了重商、傳教,其實不太有什麼羅曼奇譚。作者把史料,以愛情、信仰、戰事串連起來,讓讀者能在趣味之中去認識、了解這段歷史,而不用死磕枯燥資料,也是好的。本書輕鬆、浪漫、易讀,推薦給所有想認識臺灣史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