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本書是經推薦閱讀。本書的背景是真實地球,但故事中太陽被一種不明微生物侵蝕,逐漸喪失能量。這微生物取名為噬日菌。主角為了尋找解方而飛往附近一顆沒被感染的恆星。整體故事編排得相當精彩且緊湊,作者本身為物理博士,難能可貴的是寫故事的筆也如此好,十分引人入勝,一直想要往下看。因為作者背景的關係,故事裡面的科技、遭遇情況等讓人覺得真實。
故事中主角是一點一滴回復記憶的,為何如此後來有合理的解釋。在人類遭遇的困境中,難能可貴的登場角色都能發揮出人性高貴的光輝,互助合作,加上作者也擅於塑造具幽默感的場合,因此即便在絕望中,故事不會讓人有沈重感。儘管如此,其實作者仍然有帶到一些,諸如炸掉南極釋放出甲烷,以減緩地球寒化、這時環保博士哭了。以及星際遙遠的關係,就算任務成功,回到地球也已26年後了,早有數十億人飢寒而死,這是讀者可以想像的。不知道故事後來的地球是多麼的地獄,令人難過。所以我們真的要愛護地球。
最後的轉折相當精采,主角把甲蟲放出去後,毅然返航去救朋友。這就是真的單程票了。當洛基問他時,他知道自己會死,也要解救朋友,真的令讀者動容落淚。我想這段就是中文書名的真義:返航並非回地球,而是為了朋友再陷困境。這真的是跨物種,甚至跨星球最無私的愛。如果作者全書有要表達什麼的話,應該就是「無私的愛是所有問題的最終解答」吧!
但是不得不講一下結局,太跳tone了。個人覺得有點犯了寫故事不能寫到「自己死了」後的事情。雖然嚴格說作者是沒有寫死,但是縱貫全書,他是用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描述的。所以依合理推,主角必須回來,才能把這段故事帶給我們(地球上的讀者)。因為我們總不會是波江星人吧。主角沒回來,對地球來說等於死亡了,那讀者是怎麼知道主角第一人稱的故事?若他後來有回來,那也要寫到或提到才算是一個合理的安排。不知作者在結尾的構思是什麼,我覺得小瑕但不掩瑜。
相當推薦本作者,他的其他作品應該也都很精彩,可以閱讀。而且看完之後才知道原來他也是火星任務的作者,真是太神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