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聆聽賦格曲就像是長時間盯著伊斯蘭裝飾藝術的幾何圖案看。一開始,在我們能掌握到它的結構和設計之前,那些圖案會讓眼睛偏移、失準,然後,我們開始能看到其中的一兩個元素,接著便會逐漸注意到元素之間如何環環相扣,型塑起更大的整體。
2. 巴哈(賦格)的目標是要以嶄新的方式呈現熟悉的素材,要來來回回地展露出我們自以為已經了解的音樂,其實還有很多新面相。
3. 鋼琴的聲音有一種清楚,一種中立性,無論在鋼琴上演奏什麼作品,都會有一種超越時空的特質。
4.成人學習鋼琴會引起兩種明顯相反的感覺。第一種是「荒謬感」,身為成人卻要在這些幼稚的練習曲裡蹣跚學步。另一種則是有「深刻理解的喜悅」,再加上「真正去做事情的動力」,那在我成年之前是不可能擁有的。
5. 藉由你的手指這個工具,作曲家讓他的作品復活了,讓他的音樂具體存在了;在某一個瞬間,你的雙手就是他的雙手。即使他作古已久,你還是會有一種他透過你在演奏的感覺。
6. 如果賦格曲是一場探討某特定主題的對話,那麼對位法就是這場對話本身,也就是各個聲部不斷疊加的這項事實,每個聲部都分別在講話但又保持同步。
7. 對我來說,音樂像是一種出口,讓我挺得過人生的嚴酷真相,以及所有的恐懼與失敗。對她來說,音樂則可以流露出生命所要給予的極致,讓人體驗到無須媒介的歡樂,而且其中蘊含著希望,無窮無盡的希望。
8. 如《平均律鍵盤曲集》讓人聯想到「不完美」也有其優點,《郭德堡變奏曲》似乎是要顯示「艱澀」也是有優點的。
9. 聽巴哈音樂的秘訣是,千萬要忽略那些模糊不清的東西,它其實會愈來愈清晰,然後擬就會一步步逐漸被吸進去。
10. 具備謙卑與至高無上的才能這種組合的人,就走在傲慢邊緣上。
11. 在學鋼琴的這個階段到處都是虛幻高峰,我們得意洋洋地攀高之後,卻發覺只是上了小小一方山坡;這小山坡還擋住了我的視線,讓我無法看見雲深不知處的真實遠山之顛。
12.彈琴這件事,只要不是為了爭奪獎項、取悅父母,或出於音樂本身以外的目的而糟蹋了,那麼彈琴是會產生一種「內在感」的。
13.文化上的成熟度是展現為更有欣賞能力的過程。
14. 不會再有另一個詩人荷馬的原因並不是從此就沒有足以媲美的天才,而是因為希臘史詩的傳統已然不再。
15. 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身體是在我指揮下的一組鬆散的合奏團體,團員多是自由之身,還常常開小差,用的樂器也老舊。
心得
本書作者寫下成年之後自學巴哈的心得。作者是大學哲學教授,大概不喜歡師生關係,硬是要自學鋼琴,學習他最喜歡的巴哈,中間有一段時間還練到手腕受傷或是肘受傷無法彈。這樣他的起步應該比我晚。
不過他有豐富的學識及哲學涵養,看著他在中間自學的心得相當有趣味。成年人才開始學鋼琴的心態與動機截然不同了,真的如作者所說有荒謬感及真實感,這也是我在這幾年當中的感受。當生活穩定了,可以安逸的過了,為何還去學習鋼琴呢?不斷受挫,充滿挫折感。對我來說,動機不單一,些許也與本書作者相同。
我認為音樂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參與音樂的演奏比聆聽更加重要,而鋼琴就是產出演奏的主要部分。另外小時候毅力不足,也不懂欣賞鋼琴的美好,成年後欣賞演奏或歌唱總是心生嚮往:這我其實也能做到。
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挫折,每每就像是一座山峰都要耗盡體力、受盡挫折才能攀上;然而在登上頂後,發現後面其實是更高的峰,更多的苦與汗;回頭看原來自己爬上的不過是一點點高度而已。就這樣不斷在挫折的螺旋塔上前進。但是,在彈奏自己喜歡的曲的時候,那種快樂是純粹的,是內在的,它似乎能讓我暫時忘卻世上的悲慘及死亡的痛苦。我還未彈到巴哈平均律,但是我想到時我也能獲得作者那般的喜悅。如果選擇某時或某處停止呼吸,我想坐在鋼琴椅上,正在彈奏或許是個最好的時間點吧!希望我在手還能彈奏時,能盡量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