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成現在中東仍紛爭不斷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基於三份惡名昭彰且互相搭配的文件,那就是《侯賽因—麥克馬洪協定》、《賽克斯—皮科協定》與《貝爾福宣言》,另外再加上英法為首、野心勃勃的歐美也動作頻頻。
2.大清帝國的滿語正式名稱是「大清固倫」(Daicing gurun),漢字寫作「大清國」,清朝是其俗稱或通稱。
3.一戰的結果直接造成兩個帝國的滅亡,分別是霍亨索倫家當皇帝的德意志帝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匈帝國。兩者皆與神聖羅馬帝國有很深的淵源。從此「帝國」之名正式在歐洲消失。
4.大清固倫是蒙古世界帝國宗主國大元兀魯思(元朝)間隔250年的「後繼國家」。第二代皇帝皇太極於1636年於瀋陽召開忽里勒台(蒙古的王族會議),受到成吉思汗後裔的內蒙古王公們的擁戴,繼承了大元兀魯斯的帝位。包括之後的盛世在內,大清國自始至終都是名副其實的滿蒙聯合政權。
5.帖木兒帝國於一五〇〇年失去根據地南下至印度次大陸,建立相當於第二帖木兒王朝的蒙兀兒帝國。蒙兀兒指的就是蒙古。
6.「兀魯思」指的是位於歐亞大陸中央地帶、以游牧民為中心的國家。「兀魯思」為蒙古語,突厥語則稱「伊利」,原本指的是部眾、人群,也有代表國家的意思,土地和領域的要素薄弱,強調「人類集體」的概念。
7.這種人類集團之首,突厥語和蒙古語稱為「汗」,而位居這些君長之上,至高無上的領袖則稱為可汗或合罕。蒙古帝國自第二代皇帝窩闊台開始稱可汗,至於構成帝國的其他兀魯思,僅稱「汗」。
8.以往蒙古帝國的負面形象,由歐美價值為前提的歷史學者所繼承。這不僅限於西方的史學家,就連亞洲的史學家也明顯有這樣的傾向,且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9.認為他們漫無目的的四處行走的看法是誤解。基本上夏季採取分散放牧,冬季則集體過冬,冬營地在溪谷或是山的南側。一年就在重複如此極端的離合集散的季節移動中渡過。
10.旭烈兀兀魯思以國家之力編纂而成的《史集》,不僅是蒙古的正史,也集合了蒙古時代以前生活在中央歐亞地方的游牧民諸部族的歷史,可謂是最初的「世界史」。
11.部隊內耗過兇成了歐亞地區的常態,相比之下,成吉思汗與其一族所統領的蒙古軍可說是非常有紀律和組織。一二〇六之後一段時間,成吉思汗推動國家體制和軍事組織的重整,成為國家基礎。歷史上找不到另一個如此嚴格且貫徹的金字塔式結構。
12.重視情報戰和組織戰,盡量避免實戰。世間對於大屠殺和恐怖的無敵軍團的印象,其實是蒙古本身故意演出、並加以善動的戰略。
13.成吉思汗統整游牧民之前,高原上有許多大小集團割據。當時,名為蒙古的集團稱不上特別強大,且當中還有許多分支。蒙古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漢文文獻當中,但長久以來少有顯眼之處。成吉思汗統整高原之後,蒙古成為整體游牧民的名稱。此時蒙古已做為國家的名稱,而不是人種和民族。
14.大元兀魯思失去中華本土,構成大元兀魯思政權核心的各種身份的人們,許多都將根據地北移到高原,這才使「蒙古」踏上近代用語所說的「民族」之路。
15.哲別和速不台的蒙古軍如風一般吹來,恐怖軍團的傳言和記憶越過羅斯,傳到西方,套上了「塔塔兒」(Tartar)之名(相當於希臘語的地獄)。在蒙古出現之前,被稱做韃靼(Tatar)的集團,其稱呼也被認為源自於此。
16.朮赤一門以黃金刺繡的大宮帳為中心,被強迫隨侍在側的羅斯諸侯們稱做「Zolotaya Orda」,也就是俄羅斯語「黃金斡魯朵」的意思。英語的「Golden Horde」與金帳汗國,也就是拔都兀魯思,都源自於此。
17.蒙古的統治無論在哪個地區,基本上都很寬鬆,稅率也比其他時代低。人們擁有信教的自由,又或者說蒙古最大的特徵正是「約束少」。但是俄羅斯的史學家卻沒有提到這一點,多以受害者的口吻記述。
18.匯集羅斯諸侯的徵稅和納貢,並送交蒙古的人物,從一開始這個角色便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之後繼承他操作模式的正是莫斯科。
19.蒙古的統治下導致巴格達沒落的這種說法,完全是虛構。之後旭烈兀兀魯思成立的時候,巴格達一直都是其境內稅收最豐沛的重要城市。蒙古對伊拉克的統治,基本上也都是貫徹間接統治。
20.帖木兒的後繼者們一直擁立具有成吉思汗血統的汗,同時又從母方繼承成吉思汗家的血脈(除了察合台系和窩闊台系,也有朮赤系)。也就是維持「駙馬爺」的名分。
21.波斯語中,阿富汗斯坦的意思是「阿富汗之地」,狹義的阿富汗指的是普什圖族。現在的阿富汗由各民族集團組成,普什圖族依舊是佔大多數的主要民族。
心得
本書是興亡的世界史第十冊。補充一些蒙古的知識。若根據書中資訊,蒙古部落是成吉思汗所在的當地游牧民的一個部落,並非最大的。同時存在乃蠻、克烈等部落,使用西里爾文。因為成吉思汗成功統一建國,乃逐漸成為全當地游牧民的代稱。
對於蒙古的資訊由來是由以前課本以及西方來的研究,本國的僅有少數描述而已,確實簡陋。對蒙古的印象就是元朝、強大的國家,是中國人自豪的代表;西征打下大片土地,屠殺等等。在本書中許多印象都翻案了。首先他不是中國的國家,是蒙古人的兀魯思,中國實際是被滅國。而窩闊台可汗命拔都與蒙哥西征的實際結果是產生朮赤兀魯思(金帳),以及中亞大片疏鬆管理的草原,日後成為窩闊台兀魯思及察合台兀魯思。
窩闊台可汗早逝後政權由蒙哥掌握,蒙哥再令忽必烈南征中國、旭烈兀西征至耶路撒冷、阿里不哥留守哈剌和林。蒙哥的意外戰死造成結果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內戰可汗之位,旭烈兀打至兩河流域就停,建立旭烈兀兀魯思(伊兒汗國),而忽必烈自行漢化成立大元兀魯思為蒙古宗祖國。所以若說元朝,其實只約當今中國版圖而已,其他是蒙古親戚所建之國,無轄權。蒙古治內交通順暢,管理開放自由,一反課本內的印象。文化及經濟發達,幾乎是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確實對造文科課本,元朝文藝發達,元曲、繪畫、小說等,就是社會富裕的反映。反觀明代沒有什麼詩文大家,因為都被殺光了,剩下的是只會聽話的奴隸。
對於蒙古軍也有不同的印象。蒙古擅騎射,機動力高,但這是游牧民的普遍優點,不獨於蒙古。以往斯基泰、庫曼、匈人及馬木魯克都是的。原來蒙古人善資訊戰,攻城之前必先研究好戰術、蒐集完資訊。加上組織力強,以及當時各王國都內耗兇。所以不僅是善用自己的優點,其他的準備作業甚至更為重要。
現在的許多地方還留有蒙古的痕跡。如阿富汗算是旭烈兀兀魯思後有圓座會議的傳統、北至俄羅斯、南至印度都曾被蒙古人統治過。奠定俄羅斯帝國的伊凡四世,其母及其妻也都具有朮赤家的皇家血統,所以說俄羅斯建國是從蒙古駙馬爺開始也不為過;而莫斯科就是以蒙古代理人而起步的。但是蒙古治下是否就是那麼美好發展?實情肯定不是如此的。外來統治者居高臨下欺壓,造成當地人的痛苦是必然發生的,不然是來做善事的?從日本角度來看因為他們都作為侵略者,所以自然以美化侵略者的史觀來看。因為史料來源歐洲、中國都算是被害者,自然會報導蒙古的邪惡。蒙古應該大幅不像他們所認為的殘酷敗壞,但是美好肯定是沒有的。對蒙古及中亞史蠻有興趣的,本書補足不少資訊,可以當作開始,也可正視聽避免西方史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