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洞見 喬.貝斯特 Joel Best


1. 實質上每個人都同意某樣東西很好的時候,他們可能對此各有不同定義。

2.有很多高中與大學課程,似乎並不直接跟大部分的工作相關。但比起那些課程涵蓋的主題,更重要的是學到在大學裡表現良好所需要的批判思考技巧。說到底,就是那些罕見而珍貴的技巧,讓教育程度較佳的人有資格做薪水較高的工作。

3.「批判思考」,意味著權衡證據,並且在較強證據與較弱證據之間做出區別的種種方式。

4.所有論證都是由立場、理由與結論組成,批判思考需要評估其中的每一個元素。立場陳述是關於事態的主張。論據是證成理由;它們牽涉到價值觀。

5.對於一段敘事做批判思考的方法之一,就是質疑其中對於各種元素的取捨。所有相關事件都被包含在內了嗎?這一連串的敘事中,有某些部分是不相干的嗎?

6.人身攻擊(ad hominem)這個詞彙是拉丁文,意思是「針對個人」。這種錯誤意味著發炎時針對提出論證者想來應該有的動機或偏見,卻忽略論證本身的內在邏輯或證據。

7.人身攻擊論證極端危險,因為這種論證導致我們在觀點相同的人群中抱團取暖,同時又阻擋我們運用自身能力,進行批判思考。

8.被看成事實的事情,總是反映出某種社會共識: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特定的某一群人彼此同意,某件事是真的。

9.社會學已經是許多型塑現代思維的實用觀念源頭,其中包括像是領袖魅力、道德恐慌、行為楷模、重要他人、地位象徵與次文化等概念。

10.有效性:提議的方法實際上有測量到應該測量的東西嗎? 可靠性:我們可以信賴這個方法,在我們每次使用的時候,都會產生相同結果嗎?

11.獨立變數/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是經過改變以後會帶來結果的東西。那個結果則因此被稱為「應變數」(dependent variable)。

12.所有研究都根植於比較的觀念,而所有比較都反映了選擇,這表示所有比較都可以被批評。




心得
    人在社會中,大部分都是會隸屬於某個團體,然後在網路中又會參加這種社群,這些團體或社群,都會分享彼此大體都認同的觀念,因此人很容易就陷入想法正回饋中,自己的想法,或者社群灌輸來的想法,不斷的增強增強其(自認)的正確性,很容易就失去了批判能力。本書明確挑出這個點,並且以社會學的不同角度讓人可以去分析、批判。
    包含有大家說的同一件事,其實並不是同一件事,各有不同的定義。而事實總是反映出共識,而共識會有時空背景,會因時空轉移可能就改變;每個研究、測量的根本就是選擇,而選擇其實就代表了作者想法或價值觀,那麼研究結果就必然需要被檢視、被批評,因為很難避免有作者的價值觀摻在裡面。
    老實說這本書還蠻枯燥的,一如社會學論文,也有許多的代名詞或第三人稱。社會學可能如經濟學,再怎麼往物理科學靠近,它仍然不是科學。我推崇的經濟學教授張夏準說,經濟學百分之九十是常識可以懂的,我想一個好的社會學應該也是要如此。不是很推薦本書,雖然如此,還是努力多充實社會學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